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960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人们往往会认为武侠小说对于金庸而言,不过是陆海潘江中的几勺水,随手舀出来,就成了煌煌十四部书,剩下的才情还不知道有多少。虽然有些人指责方舟子的打假行为不近人情,但“挺方派”认为,社会的净化需要这样的打假斗士,因为社会一旦成了造假者的天堂,无疑是正义与诚信的倒退。由于生涯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几乎处于空白,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严重缺失,大部分初中生朝不谋夕,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没有计划。文言文教学时,只有给足时间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学生才能充分感受

2、文言文本身所拥有的精美、典雅、丰厚的美感,逐渐爱上文言文。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真诚拥戴,那纯美歌声响遏行云,启动了军队离退体老干部们重温红色传统、重回激情年代的思绪之舟。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前来参观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A. B. C.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控制、选择与确定,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B.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常在概念的背后,读者不留心就不会察觉

3、到它的存在,而诗人们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并将其与概念中的意义组合起来C. 问题不只是“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是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所以在文字上“推敲”,实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D.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不过二三分钟左右,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中国诗人就是要使读者从“易尽”里体会“无垠”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园古代的文人墨多,不管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

4、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态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总与其而/但是从而B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C常常倘若那么既/所以D大多假若所以虽然反而/A. AB. BC. CD. D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指出,“_,_”,就像倒在堂前注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归去来兮辞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是“_,_”。(3)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三、诗

5、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蜀相杜甫丞相问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函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与向往之意,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B颔联写武侯祠内景象,色彩鲜明,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村托诸高亮人格的清高,使其形象光彩照人,“自”空”暗示出诗人并非为了赏玩。C“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颈联写得格外厚重

6、,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同时郑重道出景仰诸葛武候的缘由。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土,也包括诗人自己。尾联叙事兼抒情,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的不幸。E这首诗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忧国优民,却又痛感济世无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无奈。(2)升庵诗话中所引武侯庙一诗中“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两句,与本诗颔联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回答。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建

7、筑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无论具体的实物怎样千变万化,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下的产物。7. 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

8、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因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

9、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

10、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高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信、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

11、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基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换编自方视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A中国古建筑不符合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标准,即“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B中国古建筑中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留存至今的并不多,有些西方学者甚至以为我国现在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我

12、国古代的石建筑不像欧洲那样发达,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依然很少出现。D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的原因,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认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A古代中国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并不常用在人们居住的房屋,而常用于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巨大耗费,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送木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他太奢靡了。D中国古代建筑一般

13、不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会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建筑材料,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木材无法满足这一条件,而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却得到了青睐。B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修造建筑物,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古老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深受儒、释、道三家共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并不在意,而讲求新陈代谢,因此建筑材料以使用木材为主。D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使用石材,工作效率相对提高,在这个方面胜过西方石建筑。9. 阅

14、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满门俊秀士者之风 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京逝世。这位被梁启超爱称为“老白鼻”(baby)的小儿子,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 1941年,梁思礼赴美,在美国本来就读的是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但工业教国的思想,让他改学了工科,进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学习,进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他的大学生活相当清苦,在餐厅当洗碗工和侍者,暑假在纽约北面的银湖湾当救生员。寒假,梁思礼又去罐头厂做工。1949年,梁思礼获博士学位,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轮船,驶向了新中

15、国。梁思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点数我最弱,但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家九子女未来的路。梁启超九个子女,各个菁秀,其中三个成了院士。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正大学建筑系,回国后,他就去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创办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梁思成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组织调查队,从1931-1937年间走遍了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探寻古代建筑,对诸如五台山佛光寺(唐)、太原晋祠(宋)等进行测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