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883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 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1) _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_ 。 (3) _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_ ,气象万千。 (4)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借“ _ ”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能够获得朝廷重用。 (5)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

2、陶渊明同享“ _ , _ ”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意雪景。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伫(zh)立 冗(rng)余 亢(kng)奋 尽态极妍(yn)B. 绽(zhn)开 小憩(q) 禀(bng)告 浑身解数(ji)C. 雏(ch)形 悲怆(chng) 嗥(ho)鸣 忧心忡(zhng)忡D. 旷(kung)野嗔(chn)视 讪(shn)笑 秩(ch)序井然3.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建壮静谧繁花嫩叶玲珑剔透B. 亘古惬意进退维谷相得益章C. 茏罩葱笼险象迭生擎天

3、憾地D. 玷污憔悴鞠躬尽瘁猝然长逝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救人反被讹事件的屡次发生让许多人碰到类似的事选择了 袖 手 旁 观其实世上还是好人多,只是恶被媒体放大了B. 春风到处,冰雪融化,青草萌发,动物伸着懒腰结束了冬眠,真是 妙 手 回 春啊C.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 鸿 鹄 之 志D. 复习中,过度的向学生提要求,加压力,无异于 揠 苗 助 长5. 下列各句子没有病句、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互联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难以接受B. 大庆电视台录制的语文第二课堂,是孩子们展现风采的舞台,也为大庆浓郁的营造了读书

4、学习的文化气氛C. 监考老师在考场上发现了两个考生的作弊仪器,当场没收并对考生做出严重警告的处分D. 根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约占九成以上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战国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B.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C.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

5、厚,与苏轼并称“苏辛”著名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D. 朱自清是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春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面来抒写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7.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大理与丽江是云南省两座风格(ji)然不同的旅游城市,但它们的风景与文化却同是天下闻名的。在大理,人们体味的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感受的是气(yn)深厚的文化;在丽江,人们探寻的是生命意义的圣地,重现的是前世江南的繁华。 8. 综合性学习活动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的播出,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成语的稔熟

6、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

7、写出三条你探究的结果。 _ ; _ ; _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_ _ _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诗阅读】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试分析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10. 【古诗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

8、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

9、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余幼时即嗜学嗜_ 援疑质理质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_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孰_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_ A无以从致书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沈复幼时记趣)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C吾从而师之佣者笑而应曰(司马迁陈涉世家)D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范仲淹岳阳楼记)(3)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一项是 _ 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10、理,俯身倾耳以请。 ABCD (4)(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求学时借书抄书之艰,求师叩问之难;(乙)文论述了为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性质、作用,及“ _ ”的原则。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1. 阅读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

11、有多远呢? 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 一 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象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

12、受一样。 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

13、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使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象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

14、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象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文章的开头有何独特之处?有什么作用? (2)第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的。 B从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