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813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专版 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茂名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不包括()A. 隋朝的暴政B. 大运河的开通C. 隋朝的灭亡D. 隋朝的统一2. 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3.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秦朝的是()A. B. C. D.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A. 隋文帝B. 唐太宗C. 唐玄

2、宗D. 武则天5.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A.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发展B. 唐朝征服了西亚、欧洲和非洲C. 唐朝时期国家统一D. 东罗马没有货币6. 主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唐朝的对外交往”这个主题()A. 鉴真东渡B. 玄奘西游C. 遣唐使来华D. 人们生活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7. 杜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写了它造成的惨状,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是()A. 黄巢起义B. 安史之乱C. 藩镇割D. 李自成起义8.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杨坚

3、建立隋朝B. 赵匡胤建立北宋C. 成吉思汗的崛起D. 朱元璋建立明朝9.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这是哪一政策的体现()A. 夏宋议和B. 重农抑商C. 重文轻武D. 重武轻文10.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B. 清朝疆域C.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D. 元朝拓展疆域11.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 唐朝B. 北宋C. 元朝D. 明朝12.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3. 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以少

4、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有()北宋明朝元朝清朝A. B. C. D. 14. “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是()A. 唐朝文成公主入颼B. 元朝设立宜政院管辖西藏C. 清朝设立驻藏大臣D. 清朝设立台湾省15. 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此单元的主题应是()A. 专制集权的加强B. 思想控制的加强C. 文化专制的强化D. 特务统治的强化1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A. 设立“三司“

5、B. 丞相制度C. 八股取士D. 大都督府17.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是()A. 玄奘西行B. 张骞出使西域C. 鉴真东渡D. 郑和下西洋18.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的侵略者是()A. 沙俄B. 日本C. 英国D. 荷兰19.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意和独创性的象征。据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20.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下列有关李时珍医药学的资料,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B. 唐明邦著李时珍评传C. 电影李时珍D. 李时

6、珍博物馆的解说词21. 某出版社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这类古籍是()A. 医学著作B. 史学著作C. 文学著作D. 科技著作22.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 岳飞B. 郑和C. 郑成功D. 戚继光23. 请给下列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和班禅A. 国家建立与统一的完成B. 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开放C. 重心的南移和社会的变革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4. 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目意,不能

7、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设立说明了()A. 国家统一B. 商品经济发展C. 清朝前期的兴盛D.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25.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A. 设立军机处B. 大兴文字狱C. 重农抑商D. 闭关锁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26.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包括:古文、诗、词、赋、曲艺等阅读下列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

8、建(唐朝)凉州行材料二元曲掠影图二材料三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材料四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材料一引文属于哪一种文学形式?该引文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情况?(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3)材料三中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4)结合材料四指出,京剧形成哪个历史时期?对待京剧等传统文化,你认为应取什么态度?27. 从唐朝至

9、清朝,南方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唐朝发明并推广的重要生产工具-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编材料二宋代流行的谚语日:“苏湖熟,天下足”-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表皇帝耕地面(面积)人口(亿)顺治54937560.5康熙60784301.5乾隆74144953-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编材料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扩种玉米、甘著等高产作物,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

10、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所示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和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人口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包括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隋朝统一是在隋文帝在位时。故选:D。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隋朝统一是在隋文帝在位时。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识记

11、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C【解析】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科举制。故选:C。本题以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3.【答案】A【解析】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

12、,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A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以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4.【答案】C【解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

13、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C。本题考查了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玄宗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5.【答案】A【解析】阿拉伯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史实;东罗马金币反映的是唐朝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史实,非洲黑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非洲国家的交往史实,因此三张图片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故选:A。本题以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图片为切入

14、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6.【答案】D【解析】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日本为向中国学习多次派遣唐使来华。人们生活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体现不属于对外交往。故选:D。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天竺、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内容。本题以唐朝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唐朝的对外交往的内容及影响。7.【答案】B【解析】杜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写了它造成的惨状,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故选:B。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8.【答案】B【解析】由诗歌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