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749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亲小人,远贤臣, _ 。(诸葛亮出师表) (2) 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何处望神州? _ 。 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 _ , _ ”的诗句,表现百姓租税繁重,生活贫困。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 _ , _ 。 _ , 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不 恰 当的一项是()A. 现代人过快的生活节奏和过重的工作压力往往造成 烦 躁、焦虑等不良情

2、绪B. 导游提醒大家,接着是一段 嶙 峋的山路,要格外留意脚下以免滑倒C.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 义 愤 填 膺地说D. 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 乐 此 不 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 不 正 确的一项是()A. 国产大片湄公河行动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后,导演林超贤表示,会不会拍摄续集,关键看合适的题材(在“合适”前加上“有没有”)B. 近日,华商报“怕弄脏地面农民工脱鞋跪地取款”一文见报后,这名脱鞋跪地操作的农民工夺得了大家的同情和尊重(删去“和尊重”)C. 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

3、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公开亮相(将“首次”移到“公开”前)D.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成败,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删去“和成败”)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吧,由chngqng _ 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2)他的游记里,十分tuchng _ 这座桥。 (3)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ynjngjdin _ (4)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huwiwyu _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珍惜生命吧,因为生命如歌,悠扬绵长; 生命如诗,豪

4、迈雄奇;(1) _ , _ 。热爱读书吧,因为书醇如酒,愈久弥香; 书美如画,五彩斑斓;(2) _ , 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6.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蒙 辞以军中多务 _ 孰若孤 _ 蒙 乃始就学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

5、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_ A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言简意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B文章虽寥寥几笔,却刻画出一个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的吕蒙。 C吕蒙的长进,是与孙权的劝学分不开的。孙权的善劝,对人的亲近、关心、期望是吕蒙变化的主要原因。 D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7. (二) 陶侃性俭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厅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

6、屑履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公即超两阶用之。 (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足:撑船所用竹篙,用铁具装其下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不 相 同的一项是 _ A值积雪 始晴/余之游将自此 始 B厅事前除雪后 犹湿/花朝节后,余寒 犹厉 C于是 悉用木屑履之/装船 悉以作钉 D又尝发所在竹篙/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2)请用三处“/”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3)选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事件可以看出来?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7.0分)

7、8. (三)“杀不死”的水熊虫 水熊虫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之一。这种微小的动物对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抵抗力:煮,冻,辐射,丢真空-它都很难死掉。 水熊虫的绝招是所谓的“隐生”,把生命代谢放慢到几乎停止的程度。进入休眠状态时,它的身体含水量可以降到仅仅3%,是名符其实的“脱水”。但是只要把水加回去,水熊虫就能复生,用它名为“口针”的特殊口器刺穿藻类等生物,吸取里面的营养。“它们可能是我们所知的动物中最极端的生存专家。”生物学家鲍勃戈德斯坦说。这种脱水“冬眠”并不是只睡一个冬天,这和真的熊可不一样,水熊虫脱水至少十年后还能照常复苏。 水熊虫在隐生状态下所能承受的低温简直匪夷所思。它可以在零下272摄

8、氏度的实验室环境里存活,这种温度下连物质的存在形态都变得奇怪了。 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原子都在疯狂地振荡,到了这种低温下这些原子几乎都静止了-可是水熊虫还能活着。更加难以置信的是,要知道水熊虫是有大脑的。的确,这是个相对简单的脑,但毕竟也是神经元组成的,而且能熬过脱水到3%和-272C的低温而近乎毫发无伤 水熊虫还能忍受六倍于最深海底的压力。甚至有一次实验把一批水熊虫暴露在真空中长达10天,最后竟然还有几只没有死掉。顺便一说,人类在真空中最多也就能活上两三分钟吧。1965年有个宇航员在真空室里不小心让他的宇航服失压了,15秒之后他就失去了意识。 回到水熊虫。它们可以承受的辐射剂量数百倍于人类

9、。它们对热水也没什么意见-哪怕是150摄氏度的热水。 水熊虫甚至没有生活在那些极端环境里,比如某些细菌喜欢的沸腾热泉。所以过去这些年来人们爱说它是“嗜极端生物”,这并不合适。它能忍受这些极端环境并不意味着它就会主动去寻找。事实上,它们最喜欢的是世界各地最经典最常规的土壤、沙地和苔藓。 但这不意味着水熊虫的天堂里没有麻烦。“如果你生活在土壤里,”戈德斯坦说,“脱水的威胁是无处不在的。”比方说,如果太阳晒干了土壤表面的话,一种策略是往土壤 深处钻,但“如果你钻得太深,食物就不怎么多了。所以它们的生活很可能像是走钢丝,既要获得食物,又要面对晒干的危险。” 所以,水熊虫难以置信的求生技能可能仅仅是土壤

10、里艰难生活的自然产物,而抵抗闻所未闻的低温和高压只不过是这一脱水策略的额外福利。但另一个更让人困惑的问题是。它怎么办到的?戈德斯坦的实验室正在研究这一点,他认为水熊虫可能不仅仅是靠一个简单的绝招,而是一系列策略来忍受干燥,最终复活。 “有一种机制我们是知道的:有些耐干燥的动物会制造一种名为海藻糖的糖类,”戈德斯坦说,“脱水逐渐进行时,海藻糖会逐渐地取代水,在本来有水的地方形成透明层,这很可能避免了很多脱水或复水时的常见伤害。”但是,水熊虫有1000种左右,并非所有种类都会合成这种糖,所以一定有某些别的诀窍。 (11)托马斯布斯比,戈德斯坦手下的一位博士后,正在研究水熊虫如何在室温下熬过脱水,并

11、在考虑将之应用在疫苗中。毕竟,疫苗的成本里面,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全程冷链运输。如果水熊虫能告诉我们如何在室温下让疫苗保持活性呢? (1)下列说法 不 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 A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如第段“之一”准确地说明水熊虫是众多最顽强的生物中的一种。 B文章第段两次将水熊虫与人类相比较,目的在于突出它远远胜过人类的生存能力。 C文章第段以走钢丝比喻水熊虫在土壤中生活的状态,形象地说明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D本文条理清楚,先总写水熊虫的“顽强”,接着具体介绍其“顽强”的求生技能,最后分析其求生的诀窍和应用价值。 (2)下列对水熊虫“杀不死”的特点理解 不 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 _ A水熊虫在隐

12、生状态下能在零下272摄氏度的实验室环境里存活。 B进入休眠状态时,水熊虫的身体含水量能降到仅3%,且脱水至少十年后还能复苏。 C水熊虫能忍受六倍于最深海底的压力,且都能合成“海藻糖”来避免常见伤害。 D水熊虫能承受数百倍于人类的辐射剂量,还能承受150摄氏度的热水。9. (四)意外伍秋福 阿三是一个在县城里开小三轮车拉货载客的个体司机。早上起来,阿三的右眼皮一个劲地跳。老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不吉之兆。阿三想:今天是不是应该在家休息呢?出车的话,保不定会出点什么事情呢。 洗完脸,想不到左眼皮也跟着跳了几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三非常纠结,突然想到这不是亦福亦祸吗?说不定祸福相抵就平安

13、了。这样想着,心情竟然平静下来,于是决定今天继续出车。阿三把车开出来,直接驶向车站。 中午时分,阿三的肚子咕咕直叫。他跳下车,想到米粉店去吃碗米粉,却看见一个衣裳褴褛、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向他走来。坏了,阿三想,快溜吧。但不知为什么,手脚却不听使唤,让他停在原地未动。老婆婆走到阿三跟前,小声问:“大哥,能送我去医院吗?” 阿三 愣 了一下,说:“行,您上车吧。” 阿三第一眼看到这个老人,就想起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他看得出这个老人是从乡下来的,而且很少出门,因为她不和别的客人一样为防范司机宰客而先问价。于是,他连忙下车把老人搀上车,嘱咐她抓牢车栏注意安全,又把车速放缓,并不时回头观察。等把车开到医院

14、门口,阿三的背已经汗湿。他松了一口气,把老人搀下车,说:“阿婆,医院到了。” “大哥,多少钱呢?”老人说。 按规矩,从车站到医院一般收费5元。他看着这位病弱的老人,再次想起自己的母亲。他眼有些涩,说:“阿婆,车钱免了,您快去看病吧。” “这怎么行呢?”阿婆说,手在身上摸了一阵,忽然中风似的僵住了。 “阿婆,您怎么啦?”阿三见势不对,连忙一把扶住老人。 “我我的钱不见了。”老人低声地说,两行浊泪流出眼眶。 阿三一下子 呆 了,早上的预兆应验了,真是怕什么有什么,真后悔没有在家休息,现在果然出意外了。如果老人把丢钱赖在他身上,那阿三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阿三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他想了一下,问:“阿婆,您是哪里人?为什么一个人来看病?” 老人并未理会阿三,自顾喃喃地说:“孩子,对不住你了。” 听老人这么说,阿三立刻放下心来,且有了主意。他已不在乎5元钱车费了,只要老人不嫁祸于他就行。于是,阿三掏出手机,立刻拨打110可是,手机却没电了。这时,老人晃了一下,要晕倒,阿三急忙猫腰背起她,拔脚往医院跑去。 阿三把老人背到急诊室,催促医生给老人诊断病情。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车还停在医院外面,于是拔脚向门外走。 “你到哪里去?”医生叫住了他。 “我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