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748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专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夫战,勇气也, _ , _ ,三而竭。(曹刿论战) (4)雁门太守行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相近的诗句: _ , 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 , _ 。 _ ? 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厢)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是()A. 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D. 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添加“的豪情”)B. 有

3、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调换成“了解、研究”)C. 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删去“非常深”)D. 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天地; _ , _ ;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孔乙己立刻显出

4、tutng _ 不安模样。 (2)他结出累累硕果来呈现大地的甜美与fngxn _ 。 (3)商店和饭馆的门wjngdci _ 地敞开着,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4)生命是一种zhunshnjsh _ 的东西。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6. (A)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儿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下巴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了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

5、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 (B)我说,干律师这一行的那些人,数量多得几乎同毛毛虫相等;他们程度、等级、名目均不相同。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多,所以干这一行如果想公正合理地赢利赚钱,那好处就太少,根本不足以维持大批大批的后继者体面而阔绰的生活。结果呢,他们发现有必要靠刁滑和奸诈才能获取正当和诚实的手段所得不到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那里就有那么一帮人,从年轻时起就接受培养,学习怎样通过搬弄文字将白说成黑、黑说成白这么

6、一种本领;他们怎么说全看你给他们多少钱而定。这帮人狂妄自大,厚颜无耻,却还赢得群众的信任,群众还都依附他们,这样他们也就以某种方式使群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干律师这一行的最大一部分收入也就到了他们的手中。 比方说,我的邻居看中了我的一头母牛,他就会聘请这么一位律师来证明,牛是他的,该由他把牛从我这儿牵走。由于任何人都不准为自己辨护,因为这样做违反法律的所有规定的,所以我就必须聘请另一位律师来替自己的权利辨护。好,就这桩案子来说,我作为母牛的真正的主人,却有两大不利之处。第一,我的律师几乎从摇篮时代起就一直是为虚假辩护的,现在要他来为正义辩护,他就很不适应;由于违反他的常规,即使他不对我怀有恶意,

7、辩护起来也一定是极不熟练的。第二个不利之处是,我的律师还得谨慎从事,因为那么多人都得靠干执法这一行活着,速判速决,律师的生意就要减损,这样即使他不招来法官们的不开心,也肯定会引起同行弟兄的敌意和仇恨。这种情况下,要保住我那头母牛,我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出双倍的钱将我对手的律师买通,因为他所受的训练就是那样,我完全有理由指望他受金钱诱惑背叛他本来的当事人而倒向我这一边。第二种办法是让我的律师不要硬坚持说公理在我这边,要说得好像那母牛就属于我的对手似的。这种办法要是做得巧妙,我最终就会赢得有利于我的裁决。这是通过对种种事件的仔细观察而发现的。 (1)上面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国家? _ _ (2

8、)从(B)段选文格列佛与慧骃国关于律师行业的谈话举例中可知,要打赢证明自己的奶牛是自己的这个官司,必须采取的策略和原因是什么? (3)结合选文,举例分析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一个突出的写作特色。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7.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9、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万钟于我何 加焉 _ 故不为 苟得也 _ 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_ (2)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 有 误的一项是

10、 _ A、文中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句话中的“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这种思想。 C、文中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两个反面例子来证明“义”的重要性。 D、舍生取义是全文的中心论点。8.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忖,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 市得良犬,犬良则数得兽矣。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 然 。

11、 (吕氏春秋贵当)(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家富则 市得良犬 _ 百事也尽 然 _ (2)选出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_ A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B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C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D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3)齐人“猎兽之获,常过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9. 阅历与读书赵迎辉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

12、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

13、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但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

14、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

15、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1)下列说法 不 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 _ A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B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C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只有将阅历和读书紧密结合,才能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