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625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 创新优秀教案 (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4.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领会作者流露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2、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导入二(问题导入):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捕蛇人的事的。一、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

3、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在永州他亲眼看到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广大劳动人民困苦不堪的生活状况因而写了这篇捕蛇者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种。它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

4、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二、朗诵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先自由朗读,若有不会读的字词,借助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解决。啮(ni)人腊(x)之挛(lun)踠(wn)瘘(lu)疠(l)募(m)有能捕之者当(dng)其租入嗣(s)为之几(j)死者数(shu)矣貌若甚戚(q)者莅(l)事者汪然出涕(t)乡邻之生日蹙(c)殚(dn)其地转徙(x)顿踣(b)叫嚣(xio)曩(nng)隳(hu)突恂(xn)恂而起其缶(fu)谨食(s)之熙(x)熙而乐以俟(s)夫(f)2.学生轮流朗读,出现问题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读音错误:募(m)有能捕之者几(j)死者数(shu)矣曩(nng)与吾祖居者隳(hu)突乎南北以俟

5、夫(f)观人风者得焉学生可能出现的停顿错误:(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募/有能捕之者。(3)君将/哀而生之乎?(4)而/相邻之生/日蹙。3.放课文朗诵。4.全班同学再齐读一遍。一、译读课文,积累字词(一)译读课文,解决疑难1.请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学法指导:(1)学生边读边译,不会的用铅笔做标记。(2)小组内讨论疑难问题,再不会的做好记录。2.疑难预测:(1)以啮人,无御之者。假设而兼有连贯关系的复句。这类复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设偏句在前,结果在后。译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它的。(2)若毒之乎?“毒”,名词增加了意动用法。译文:你痛恨这件事吗?(3)苛政猛于虎也。译文:苛

6、刻繁多的赋税、法令比老虎还要凶啊!(4)归纳介宾短语的两种用法:介宾短语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如:苛政猛于虎;叫嚣乎东西。介宾短语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如:薄如钱唇。(注: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数作状语用,翻译时要把它提到动词之前。)(二)译读课文,归纳文言现象1.根据课文注释,完成下列问题。(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特殊句式【交流点拨】(1)古今异义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如,假使今义:方向则久已病矣古义:贫困今义:生病以尽吾齿古义:年龄今义:牙齿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够去死肌古义:去除今义:到地方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义:处处今义:常常(2)一词多义为然得

7、而腊之以为饵(作,制作)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故为之说(写)已可以已大风(治愈)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赋岁赋其二(征收)孰知赋敛之毒(赋税)岁岁赋其二(每年)积于今六十岁矣(年)甚貌若甚戚者(很)末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若貌若甚戚者(好像)若毒之乎?(你)毒若毒之乎?(痛恨,憎恨)呼噓毒疠(有毒的)孰知赋敛之毒(祸害)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谨食之(喂养)观今以蒋氏观之(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之永州之野产异蛇(结构助词,的)悍吏之来吾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问之,则曰(代词,代他)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词,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

8、蛇)而黑质而白章(表并列)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表承接)君将哀而生之乎(表递进)而吾以捕蛇独存(表转折)号呼而转徙(表修饰)以以啮人,无御之者(如果)太医以王命聚之(用,拿)而吾以捕蛇独存(因为)今以蒋氏观之(根据)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目的)焉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今其室十无一焉(语气词)乎君将哀而生之乎(吗)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呢)叫嚣乎东西(于,在)于吾祖死于是(在)余将告于莅事者(给)积于今六十岁矣(到)苛政猛于虎也(比)(3)词类活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岁赋其二(名词作状语,每年)岁赋其二(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君将哀而生之乎(形容词作动词,使活

9、下来)而乡邻之生日蹙(名词作状语,一天天)殚其地之出(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出产)竭其庐之入(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收入)(4)特殊句式省略句然得而腊之以(之)为饵余将告(之)于莅事者宾语前置句:则何如(则如何)二、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交流点拨】(一)(1)叙述永州之民争着捕蛇的缘由。(二)(24)叙述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三)(5)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捕蛇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 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永州人冒

10、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3.文章一再写毒蛇之害,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让我们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4.从作者叙述的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当时社会是怎样的?【交流点拨】 当时的社会赋税十分沉重,社会黑暗,民不聊生。5.蒋氏哭诉的总纲是哪一句?下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具体比较的?有什么效果?【交流点拨】 总纲: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具体:(1)自家三代和同住一地的相邻对比。(2)以悍吏来乡逼索赋税闹得乡邻担心害怕,“鸡犬不宁”,与蒋氏因捕得蛇“弛然而卧”和献蛇后“熙熙

11、而乐”对比。(3)以乡邻因赋税而先死,蒋氏靠捕蛇而后死作对比。这样通过对比反衬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6.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呢?【交流点拨】 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作者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7.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的。【交流点拨】 (1)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2)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3)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九空与“吾以捕蛇独

12、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纳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主题思想。(4)以悍吏来吾乡催逼赋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根据下列描述,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300字左右。(可以适当增加人物和情节,不得改变原旨。)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柳宗元“役”之幸“赋”之不幸(捕蛇者)(乡邻)以捕蛇独存非死则徙尔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哗然而骇后死先死对比、衬托(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