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5531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1、学习二四段;从“知周瑜”、“知鲁肃”、“识天象”、“知曹操”“、晓地理”,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2、复习复述。【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2、一课时 【参见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支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就造十万支箭。 2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媒体出示: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齐读)3.但最后,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媒体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说明:从上节课内容引人,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巧妙地引入新课。二、以“神机妙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1全文

3、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相呼应。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句,体会首尾呼应。2板书:神机妙算 (解释词语)媒体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来源:Zxxk.Com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通过钻研教材,“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4.交流后出示媒体,生划出。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

4、完了。(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说明:此内容是后文学习的引线。 媒体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应的句子要展开学习的号码。(一)学习“知周瑜”1默读媒体上第(2)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再说一说。(2)交流。(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诸葛亮真实了解周瑜啊。 板书:知周瑜

5、心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点击2媒体出示),指名读句:“你借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1)比较句子。(媒体出示)你借给我船,军士,和草把子。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两句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第二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2)齐读此句。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二)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媒体回到六句句子的页面,齐读第(3)句。)2理解这句句子。 (1)“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

6、所说或所科的相符。)(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什么?(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料事如神!(3)齐读句子体会。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板书:知鲁肃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4.师: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三)学习“识天象” 1师:(指媒体1和4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来

7、源:学科网ZXXK2指名读五-七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1)板书:大雾弥漫(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点击4,媒体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读六、七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如: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才出发。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来源:学&科&网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4既然是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要描写大雾呢?(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

8、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真是神机妙算!板书:识天象(3)媒体点击返回键,回到六句句子页面,齐读第1、4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说明:此处对天气、环境的描写,正是为了要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1)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 (准备受箭)(2)引读,可这样布船

9、,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四)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2“虚实”什么意思?(“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 用“”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 (第四节)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 口头完成填空。媒体点击5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也许还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

10、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板书:曹操性6配合读第八节: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 7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来源:学&科&网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五)学习“晓

11、地利”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媒体返回6句句子的页面,读第6句。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书:顺风顺水3出示图片(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晓地利4齐读第九节。说明:导

12、引、点拨、讨论相结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紧扣关键词“神机妙算”从“知周瑜、知鲁肃、识天象、知曹操、晓地理”几方面层层展开,不仅深刻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而且又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语文综合能力。来源:学科网八、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知人心、识天象、晓地利,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他的神机妙算也就表现于此。九、作业:(媒体出示)1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写词语。【板书设计】 板书: 19 草船借箭周瑜心知人心 鲁肃人神机妙算 曹操性识天象 四更时候 大雾弥漫晓地利 顺风顺水说明:这样板书,显示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又显示了借箭成功的条件,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