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11543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冀教版)来 源课件 5 Y K J.Com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单元主题分析: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智慧的根。从古至今,无论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得有多快,智慧的翅膀飞得有多高,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眷顾与依恋。和作家、诗人、旅行家、探险家一起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画卷吧,从桂林山水 望天门山 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从秋色 大海的歌 下雪的声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2学习这一单元,一要注意品味朗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体验自然美景,并学习作者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的方法。二要注意师生一起投身自然,回归自然

2、,让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在大自然中鲜活起来,也让师生的语文生活和语文体验丰富、充实起来。三要注意审美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因而,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更自主地认识“鼾、屏、蔚”等 34 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潮、涛、增、 ”等 44 个生字。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的篇章。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

3、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3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写景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容。过程与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景方法加以运用。4、能用普通话交谈,采用辩论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不同景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4习惯。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美就

4、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课时设置:1大海的歌 2 课时2下雪的声音 2 课时3秋色 1 课时4古诗二首 2 课时5桂林山水 2 课时阅读链接美的发现 1 课时5综合学习一 1 课时口语交际最美的地方 1 课时我的小笔头 3 课时主题实践活动设计:(课前准备:上课前十分钟分别把两个学生藏于校园某个角落。 )一创设情境,突出活动主题:1、教师:同学们,大家看看,咱们班现在是不是少了两个同学啊?刚才我分别把他们藏在了校园的某个角落,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回来啊?教师:现在我给

5、你们十分钟的时间,不论找到与否,要全部回到教室里来。(注意要轻声点,不能说话不要影响其它班级上课)2、同学们回到教室后,师根据结果进行询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生生发言。总结:同学们刚才说的真好,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有目标,有方法,有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有序的做好每件事。刚才大家都发现我们校园有了秋色,景色很美,好!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课题的研究:感受大自然的美。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结合今天你们的活动,你们的认识,以后你6们准备怎么去发现自然,如何开始?把你们的方案写在老师发给小组长的纸上,十分钟以后给大家汇报。小组代表汇报:

6、教师:很好,现在每个小组的方案都提出来了,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给他们提出来?小结 :在下一段的活动中,老师再给你们添点建议,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一下:你对哪个季节里的什么景物、事物最感兴趣,想一想:对感兴趣或者喜欢的景物、事物你了解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清楚?这就要努力通过观察来搞清楚认真的看、听、嗅、触摸除了观察,还要注意发现一些问题, 要注意做好观察笔记,做好资料积累:笔记、标本、绘画、照片 都可以,这可都是你的发现呢!二、活动开展:1、学生可对自然界的任一事物发言论(朗诵诗歌,用歌声表达,优美词句或段落) 。2、以“我感受到了美”为题写一段话。三、教师总结好,同学们,让我们利用每日的休

7、闲时间一起唱着愉快的歌曲,追随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自然界的美吧!老师等待你们精妙的发现。三、留心观察,记录秋色:(后面的活动与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 )1、大海的歌7教材分析: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融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

8、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 10 个生字。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81.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2. 继续进行自主

9、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重难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诗歌的意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1. 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课件播放大海的图片。2. 初谈对大海的感受。语言训练:看了图片,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3

10、.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9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两首诗,认识生字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3.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1. 默读诗歌。2.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1)默读思考: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诗句。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四、集体交流、感悟大海睡了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板书:宁静(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 ,指导读好第一

11、句,体会大海的静谧。(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1)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这个“她”是谁?点出:“抱” 、 “背” ,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出示画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10又会想些什么?(2)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学障班) 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大海睡熟的鼾声。谁能读好它。自己先试试。指名读。(3)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

12、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4)指导朗读,试着背诵。五、作业 1、背诵大海睡了。2、摘抄好词好句。板书设计:不闹了宁静不笑了大海睡了 人性抱着明月温柔背着星星第二课时一、集体交流、感悟海上的风 。11(一)入情入境读诗歌。1. 播放一段有关海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大胆发挥想象,伴随着呼呼的风声,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引导:“让我们睁开双眼,随着风姐姐一起漫步海边去感受海上的风 ”。2. 教师泛读,将孩子们带入情境。3. 各种形式读文(二)感悟大海风的神奇。1. 从话题的交流中,感受神奇。相机指导朗读。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琴师,展现浪花翻滚发出的声音把

13、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2. 读中体会:师生交流感悟的同时,多种形式品味朗读。3. 思考:诗歌的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4. 展开想象,感悟海上风的神奇(1)媒体出示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2)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课件出示填空:1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_;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_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_ ;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_ 。二、仿写诗句,拓展延伸,积累实践。教师导入:让我们也

14、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续写“大海的歌” ,写在小本本上。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 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2.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滔”字。(1)自主学习 7 个生字。 (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全班讨论。 (音、形、义、写。 )教师点拨:“涛”与“淘” 、 “朝”与“潮” 、 “绽” “淀”的对比、区分。(3)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进行探究,学生练写。四、朗读课文,指导背诵。1合作朗读课文。2配乐读文 3指导背诵。五、拓展活动: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六、作业试着编写自己的“大海的歌” 。13板书设计

15、:花神 海浪翻滚琴师 -波涛声音海上的风 是大力士 -渔船往来,一派繁荣狮子 -波浪滔天,气势壮观2、下雪的声音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学生在对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十七个生字,会认字八个,会写字九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14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