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离线考核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2114477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离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离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秋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离线考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作业考核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文献检索 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过程。2诊断性个案研究 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3定量评价 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4问卷调查 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5时间取样法 指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6一次文献 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叫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

2、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经验总结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几方面?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所谓经验,是指由于这种知识或技能往往凭借个人或团体的特定条件与机遇而获得的,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2简述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3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有哪些指标?

3、一经验法:包括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实地观察法等二理论法:包括数学法、思维法等三系统科学法:包括系统法、控制法、信息法等。4访谈中的记录要注意哪些问题? 尽可能详细记录访谈对象对非限定性的问题的所有回答,以及回答限定问题时主动作出的额外说明,后者对随后的资料分析很有价值;记录过程中,不要试图去总结、分段或改正语法;不仅要记录语言信息,而且要记录非言语信息;在记录的同时,还应注意与访谈对象保持联系,以保证访谈顺利进行;访谈结束后,应尽快整理访谈记录,对记录时所使用的各种符号、缩写等作出翻译和说明。5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自身独特的特征。(1)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教育科学研究

4、方法的综合性; (3)教育科学研 究成果评判的主观差异性; (4)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5)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较 长的周期性; (6)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7)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强的群 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8)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伦理性。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请你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并说出每种具体方法的含义。(回答要点只要写出其中的三种就可以得满分,多于三种的情况下,以前三种分类为准)答: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请你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并说说每种方法的具体含义。 一、自然观察法和实验

5、观察法根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即实验法)。 1.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暗示、不加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的方法。 2实验观察法 :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者的某些行为的发生,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二、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直接通过感官,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的方法 2间接观察法 :是指以一定的仪器或其它技术手段作为中介,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的方法。 三、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1参与观察法 :是指观察者深入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故又称为局内观察。2非参与观察法: 是指观察者纯粹扮演观察者的角色,被视为局外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故又被称为局外观察。非参与观察既可以在自然情境下进行,也可以在实验情境下进行。2试论文献阅读的基本原则。答:A、计划性原则B、批判性原则C、同时性原则D、顺序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