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3436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有关0的运算总课时6课时左右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 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

2、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课时安排本单课时安排:(6课时)1、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课时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 . .2课时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 .2课时第 一 课时课 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

3、系。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用具三角尺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36=23 78-45 325 4842、笔算 357246= 386-213= 34523= 76834=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4、。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

5、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

6、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5题五、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加数加数和 19561142814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19568141142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教学反思第

7、 二 课时课 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内容P5-6:例2“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情感与态度: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用具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教 学 过 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

8、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 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

9、:123=4 124=3 (3) 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

10、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6题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 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123=4 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124=3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 题0的运算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内容P5:例3 “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整理知

11、识的能力。教学重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用具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教 学 过 程一、 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12、。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36+0= 0+68= 068= 54-0= 028= 128-0= 036= 25+0= 99-0= 49-49= 0+39= 09= 2、练习二第7-10题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 一个数乘0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第 四 课时课 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内容P9:例4“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教学用具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教 学 过 程一、 复习引入:1、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364+28 65-25+40 1256 172-423 243+325 2、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