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3433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计算中“对称美”及其运用高考试题中涉及到地理计算,由于计算中一般将地球当成正球体,且做匀速运动,所以地球运动中有不少呈对称的现象和运动,故形成了地理计算的“对称美”。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帮我们迅速解题。一、观察在同一天中,N与 S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结论1:同一天中,N的昼长等于S的夜长;N的夜长等于S的昼长。)例1下图为1月某日某条经线上8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回答下面试题。如果这一天有一架飞机日出时从另一半球同纬度某地沿最短路径飞到A(45N)地,到达时刚好日出,此时A地为地方时7:30,则飞机飞行最短时间为

2、( )A3小时 B.5小时 C.8小时D. 2小时答案;A.从B点沿晨线至A点为最短距离。B点昼长为A点夜长,可知B点日出地方时为4;30,不考虑两地的时差(刚好B所在经线运行至A所在经线),飞行最短时间为3时。解析:见下图BA夏至春分冬至秋分春分夏至cbad二、观察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有何关系,为什么?(结论2: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如右图a、b或c、d日期)例2(2010全国卷)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

3、的首次日出。完成问题。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A. 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答案:B解析:黄河站的极夜期关于冬至日对称,3月9日离开冬至日约两个月零17天,由此可以推算出开始极夜的大致日期。分析: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昼夜有何关系?夏至春分冬至秋分春分夏至cbad(结论3: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 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规律: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00)对称。(当地时间)正午日落日出19:304:30上午7.5个小时12:00下午7.5个小时ANDCB75例3

4、、如右上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间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答案:B.解析: D所在纬线夜弧为75,则夜长5时,昼长19时,上午95时,2:30日出。三、对于观测点而言,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太阳高度、太阳方位有何特点?(结论4: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太阳高度一样,太阳方位关于正午时刻的经线(南北向)对称)B例4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17.32m,回答13题。(tan60=1.732 tan49=1.150)北京时间(

5、时)10111213141516旗杆影长(米)14.212.811.41011.412.814.2(1).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45N,135EB.30N,105E C.35N,105ED.30N,135E(2).当北京时间分别为12时、13时和14时,该活动小组观察到旗杆影子的方向应分别为( )A.西北、正北和东北 B.正西、正北和正东C.正东、正南和正北 D.东南、正北和西北答案:B、A. 解析: 1、依据太阳高度及方位关于12时,南北方向对称的特点,北京时间13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求出经度,再依据此时影长求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即可求出当地纬度。2、北半球中纬度白天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

6、时间太阳方位关于正南对称,上午偏东,下午偏西,依此可知影子朝向。例5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当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运动至点(当日太阳高度最大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为40。读图,回答下面试题。(1)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依次为()ABCD(2)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70S,30E) B.(70N,150W)C(70S,150W)D.(70N,30E)答案:B、B。解析: 太阳视运动周期是从地平圈升起至再次升起的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间为地方时12时,可求出经度。再根据正午太高度可求出当地纬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且出现极昼只可能在北极地附近。X四、观察:同一天中,纬度关于太阳直射

7、点对称的两点,其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方位有何特点?结论5:同一天中,同一经线上纬度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两点A、B,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且正午太阳方位相反。APBY例6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 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答案:A解析:如上图例所示转换图形,右图即以P为圆心所画的光照图。X、Y两地虽然关于直射点对称,并不在同一条经线,X地此时为正午12时,Y地此时为0时。纬度不同所以白昼长短不同, X地出现极夜,Y地出现极昼。故排除B、C、D三项。两地太阳此时皆从正南射来,选A。实战演练1、(2010四川卷)图是某日

8、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有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的曲线,回答下列各题。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答案:A解析:解题关键:66.5度以上才有极昼极夜现象,排除最底下的曲线,纬度越高,昼长变化越大,不呈直线变化,故最上面的一条为正确的。 根据对称原理南纬4050地区6月22日夜长即北纬4050地区昼长,读图可知该地区日出时间大约3时50分至4时30分,即可求出昼长为15时至16时20分。2、冬至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

9、组利用日影来测定本校的位置和方向。该小组在A点立1根长1.2米的直竿,并以该点为中心画一圆;上午和下午的某一时刻直竿的日影顶端刚好与圆相交于E、F两点,日影到达E、F的北京时间分别是11:27和12:21。作AN垂直于EF,第二天,当直竿日影恰好与AN重合时日影的长度为1.69米。(tan35.3=0.71)。根据右图完成下题。 关于当地的经纬度和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AA点位置为(121.5E,31.2N)BA点位置为(118.5E,29.2N)CEF为经线,AN为纬线,分别指示南北、东西DAE为经线,AF为纬线,分别指示南北、东西答案:A解析:AE、AF等长则说明时间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

10、依此可求出当地经度。且两方向关于正南方对称,可知AN即正南方向。依据此时杆长与影长之比得到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可求出当地纬度。3、(10年浙江文综第6题)读图7,某经线上有一点M,虚线为过M点地面垂直线,L1、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 )A3N3S B6N17.5N C3N17.5N或3S17.5SD17.5S23.5S或17.5N23.5N答案:A解析:两至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0,离开赤道一度,则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度,依次类推,当地纬度范围小于3度。4、我国某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优美,楼房采光条件好,楼房之间对采光

11、影响不大。小区内一栋楼房,在北京时间夏至日(晴天)1320时太阳光线从南偏西15方向射向阳台,该日阳台日照时间是10小时。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城市的经度是( )A100E B105E C110E D115E(2).此日该城市的昼长为( ) A13小时20分钟正午E6时W18时12时 SS13时15 B14小时40分钟 C15小时20分钟D16小时40分钟答案:B、A解析:(当地时间)(1)见上图:依据太阳东升西落,匀速运动,每小时转过15度,北京时间13:20太阳南偏西15度,即离开正南15度,地方时为13时,由此可以求出当地经度。(2)见下图示据题意可知房屋排向与正南方的夹角为50度,而阳台日照时间为10时,太阳视运动角度为150度,则当地白昼太阳下午向西视运动了100度,一天共运行200度。即可求出昼长时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