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3402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成果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 学术版 2013年第1期 79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成果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由上海交通大学张新安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十一五 教育部重点课题 基于学生感知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课题批准号 EIA060215 日前通过 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 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 研究内容与方法 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立校之本 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大学教学管理部门 了解教学总体运行的现状 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表现 与传统的督导评价 以及教师自评不同 该课题旨在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 研究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定量 评价的方法工具 主要的研

2、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与方法如下 一 教学质量的评价源问题 教学好不好 该由谁评价 这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研究学者所思考的问题 也对大 学教学管理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目前的文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 主 要提及三种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来源 分别是授课教师 听课督导以及听课的 大学生 该课题对三种评价源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 但由于篇幅的限 制 本报告仅对大学生评教展开分析 相对于督导评价和教师自评 大学生评价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最为接近 随着近 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对于产品质量的评价权已经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顾客一 方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也转而以顾客的评分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最终标准

3、这意味着 对于教学质量评估 大学生应该成为提供评分的首选来源 从评价对信息的需求角度来看 作为课堂教学的接收方 大学生所处的位置也让 他们足以对教学质量究竟如何进行评价 一门大学课程往往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 大学生在完成这些课时的过程中 足以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 判断 这为他们评估教学质量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此外 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大学 生 通常属于同一个班级或者年级 互相认识 这为他们就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了讨 论的机会 这些讨论会为增进他们对于教师教学表现的理解提供更多的信息 由于充 分的信息是完成绩效评价的必要前提 因此 从大学生角度收集的评价信息拥有最为 客观准确的信息

4、基础 成果报告 80 对学生评估的主要担心在于 大学生是否具有对一门课程进行客观评估的能力 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 他们是否会更多地被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所吸引 而 忽略掉那些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课题认为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 但它对教学质 量评价的影响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因为大学生拥有正常水平的理解和判断能 力 足以完成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这一并不复杂的任务 而且当他们能够通过评价 向教学管理方提供关于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绩效反馈时 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参与评 价 因此 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具有足够的可行性 二 大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 对抽象概念进行科学评价需要以扎实的理论

5、基础作为支撑 如果在测试时缺乏理 论支撑 不仅难以得到稳定 准确的测量结果 也会给测评结果的解释造成困难 因 此 在着手开发用于大学生评教的量表和系统之前 需要先为大学生评教行为寻找到 足够的理论支撑 该课题着重分析了教育心理学研究文献中对于大学生评教理论基础 的论述 然而 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 有学者试图对大学生评教工具进行研究 但这 些文献中均未对大学生评教的理论依据展开论述 因此 我们将文献搜寻拓展到服务 管理 组织管理 决策以及绩效评估等多个不同的相关领域 结合大学生评教的特 征 有三条理论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支撑 即服务质量理论 service quality theory 信息处理理论

6、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和人际公平理论 interpersonal justice theory 1 服务质量理论 如果将大学教学视作一种服务 那可以按照服务质量理论考察分析大学生评教的 合理性 大学教学具备几乎所有的服务特征 比如 教学本身不同于产品是无形的 抽象 同一个教授在不同时间或者面向不同班级讲授同一课程时会不一样 异 质 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教学 难以储存 教授授课和学生学习是两 个同时发生的过程 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 事实上 像医疗 高等教育 信息系统 等行业完全可以视作专业服务 professional service 它们与普通服务

7、的主要区别在 于需要服务提供方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完成 因此 服务质量理论在某种程度 上为大学生评教活动提供了行为上的合理性 将服务质量理论视作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的一个潜在问题是 这种评价 会由于大学生本身的阅历所限而造成过于依赖过程但忽视产出 由于大学生和教授在 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 即便教授完全没有传授他应该传授的知识 大学生仍然有可能 不知道这一重要的过程没有发生 因此 如果完全依赖学生的主观感知来评价教学质 量 有可能造成的情况是 虽然学生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知识 但是其乐融融的课堂氛 围 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教授良好的口才等也会让他们形成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感知 这 个问题应该在大学生

8、评教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毕竟 大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教授是否将重要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 学术版 2013年第1期 81 2 信息处理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源于对人类决策判断行为的研究 它认为考核个体的工作表现或者行为时 评价者必须依赖对相关信息的搜寻 回忆 比较以及整合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判断 因此 要想完成准确的绩效考评 充分的信息 来源和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两个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 在大学生评教情境下 信息 处理理论意味着 如果大学生要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 他们首先必须拥有足够 多的支

9、撑评价得以进行的信息 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 有足够的机会观察教师在各个 方面的表现 可以收集到足够支撑他们做出判断的信息 其次 信息处理理论还意味 着 除了拥有必要的信息之外 大学生还需要拥有信息处理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将信 息转化为评价 大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训练 具有较强的比较 分类以及推理能 力 完全能够根据教学评价的要求 将自身体验和感觉转化为教学评分 因此 按照 信息处理理论可以认为大学生具备完成教学绩效评价的信息基础和认知能力基础 然而 由于绩效评价者必须对信息进行认知上的加工才可以完成绩效评价任务 绩效考评的结果就必然会受到同信息加工相关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对于信 息处理理论

10、的研究表明 即便在认知能力正常 同时也基于充分信息的情况下 绩效 评估仍然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偏差 在这些偏差中 光环效应 宽大 严格偏 差 趋中效应 以及归因偏差对于大学教学绩效评价尤为相关 需要引起重视 3 公平理论 人际公平理论 interpersonal justice theory 在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它 在预测组织成员的行为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 按照这一理论 组织成员将自身 与组织的交往看作是一种交易关系 在这种交易关系中 个体关心的是自身的投入在 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相匹配的回报 组织做出奖赏分配的过程是否公正 以及自己是否 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对待 事实上 由于目前

11、大学多采取收费制 在某种程度上 大 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交易关系 此外 大学生入学之后 还很有可能将师生之间的教 与学关系视作一种交易 大学生在一门课程上投入时间精力 老师则根据其表现给予 相应的分数反馈 大学生完全可能从公平交易的角度来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因 此可以借用人际公平理论来为大学生评教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三 评教题目和量表的设计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发现 相对其它两个评价来源而言 采用大学生作为评价源既 拥有相应的心理测评及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同时也具备足够的实践可行性 因此 本 项研究也采用了大学生评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主要参考指标 为了生成用于评 教的题目 该课题组访谈了20名在

12、校大学生 以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 注焦点 形成初步的测量题项 然后 由2名博士生独立地对这些题项进行了归类分 析 确定了10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并进行了文字描述加工 以使之适合大学生评价这 一目的 具体见表1 1 成果报告 82 题项内容 1我感觉老师是用心备课 2老师上课有吸引力 能激发我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3老师具有人格魅力 对我的影响很大 4老师评估学生的表现时公平一致 对作业及测验成绩很重视 5老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能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6老师批改作业及时认真 会根据作业情况指导我的学习 7老师合理运用板书和课件 便于我理解教学内容 8在我需要的时候 包括课后 能够得到老师的

13、指导和帮助 9老师会结合学科前沿或社会热点 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性讲解 10老师帮我进一步掌握了知识的获取方法和理解途径 表1 1 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四 量表的统计性能 量表究竟能否用于对教学质量进行稳定准确的测评 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 在 东部沿海某重点大学教务部门的支持下 该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以考察这些题 目在测评大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时是否具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 第一次调查对象 包括该大学58个教学班的3 208名学生 平均每个班级的参评学生人数为55 31人 标准 差为49 84人 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 该课题所开发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足 够的信度 Cronbach s 0

14、974 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量表的效度 所有测评 题目都从属于同一个公因素 第一特征根8 117 第二特征根0 448 第一公因素所解释 的方差百分比为81 168 考虑到大学生评分经常需要在班级层面进行分析 课题对大学生个体评分按照班 级进行了合并 并检验了量表在班级层面的信度和效度 该课题组首先分析了对同一 教学班级内不同大学生进行评分合并的理论可行性 接着采用Rwg指标检验了合并不 同个体的评分是否在统计意义上满足对评价一致性的要求 在班级层面上的统计分 析结果表明 量表具有足够的信度 Cronbach s 0 988 并且保持了单维度构念 第一特征根9 073 第二特征根0 425

15、第一公因素解释90 729 的总方差 为了校验量表在其他样本中也能够保持足够的信度和效度水准 课题在这所大学 内开展了第二次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381个教学班的21 496名大学生 平均每门课程的 人数56 42 标准差为40 81 除了评教分数之外 该课题组还通过大学的教学管理部 门 抽取了每位大学生在该门评价课程上的最终成绩得分 以检验评教得分和大学生 的课程成绩之间是否具备相关性 在新的样本中 课题所开发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度 在个体水 平上的Cronbach s 系数为0 973 在班级层面上的Cronbach s 系数为0 989 同时 量表的单维度结构再次得到了验证 不

16、管是在个体水平还是在班级层面 量表题目都 在因素分析中被归入同一个公因素 这一公因素在个体水平上解释了80 451 的总方 大学 学术版 2013年第1期 83 差 在班级层面解释了81 784 的总方差 此外 相关性分析发现 大学生对课程教 学质量的评分与他们在该课程上的成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r 0 099 p 001 n 21 496 在班级层面上 班级评教平均分与班级课程成绩平均分之间也显著正相关 r 203 p 001 n 381 这些分析结果表明教学质量评教分数能够预测到大学 生的课程成绩分数 从而为量表的预测能力提供了实证支持 二 研究结论与对策 研究表明 从大学生的角度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课题开 发的包含10道题目的量表可以被用于对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测评 所得 出的分数能够从学生评价的角度反映教学质量的差异 但是 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在开 展常规化的大学生评教活动之前 要对大学生评教分数本身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 并要防止大学生评教成为一项制度之后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评教的结果最好与对 教师的绩效考评以及晋升脱钩 创造一种评教分数与教师个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