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3204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8童年的发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为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

2、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重点】来源:学,科,网Z,X,X,K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3、【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2.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3.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提出“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

4、身体吗?”“老师为什么误解我?”“作者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对于涉及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4.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朗读。关于描述梦的一段,通过“只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要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5.对于选做题,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重点说说发现的过程。6.关于写字的教学

5、,应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笔画简单的“汁、亏”两字,不能写得过于单薄;并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的写法也不同。结合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书写规律。【教师准备】1.收集关于“胚胎发育、进化论”的图文资料与网页,收集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与发明受到驱逐与迫害的有关故事。2.制作或者下载有关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学生准备】1.收集科学家因重大发现或发明而受到迫害的故事。2.辅导资料小学教材完全解读。2课时第课时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

6、、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方法一课题联想,谈论“发现”。1.板书:童年。齐读。看到童年这个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快乐、幻想、幸福、自由、活泼、天真、可爱、无忧无虑)2.板书:发现。齐读。生活中你有过哪些有趣、新奇的发现?3.板书:的。齐读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呢?(课文讲的是

7、一个小朋友童年有趣的发现;这个人是谁?到底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呢?)4.简介作者“费奥多罗夫”。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方法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自由回答。3.师:这叫作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的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认识胚胎入手,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费奥多罗

8、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后以怀疑的态度,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勾起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欲望,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方法三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学生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一、紧扣“发现”,初读课文1.自

9、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读生字、新词。PPT出示: 生字:pihuhunbfto 胚祸患臂赋淘fngq chjiozhl 妨岂痴绞汁厘kukuchngjing愧亏澄窘词语: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来源:学科网ZXXK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绞尽脑汁3.指名读、齐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PPT出示: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轻盈:文中形容动作轻快。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拼命地思考。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4.指名逐节朗读课文,然后评议正音。设计意图生字、新词的教学是学生准确朗读和感悟的

10、基础,在字词教学中,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二、抓住课题,找准“发现”来源:Zxxk.Com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仔细读读上面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3.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得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4

11、.朗读这两句话,比较这两句话在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设计意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从问题入手,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同时进行转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三、小组合作,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PPT出示: (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这些内容概括成相应的句子或词语。来源:Z*xx*k.Com(3)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知道了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

12、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5)发现流程图如下:草履虫鱼青蛙猴子人。设计意图通过对照问题进行质疑,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来源:学,科,网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同时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中,我们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了主要学习任务,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希望下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