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3029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案湘美版完美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春节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

2、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生:小组讨论过程。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生:好。二、探索新知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师:教师总结。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3、。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生:小组之间讨论。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师:那么除夕之夜呢?生:农历12月30日。(也就是小年)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生:好。(调动学生的情绪)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提出要求)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

4、些活动?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课件里主要介绍的几项活动项目)。师:除此之外,你在小动画里还看到了什么呢?生:花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节目、舞龙舞狮、逛庙会等等。【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指出在课件中出示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师:既然学生看到了这么多得画面,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春节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给描绘出来呢?【学生活动】学生绘画过程。三、展示学生作品四、总结评价: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会了过春节的时间。生: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真会用自己的眼镜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真

5、是细心极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用眼镜去“看”,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 约了人们在学习上面浪费的时间与精力。从而高效,快捷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本书中有大量的图示,“一幅图抵万言书”的常识乃老少皆知,人们对电影和图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远远大于对纯文字的记忆和理解,这些事实说明人对图像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文字。“速读”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了这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将传统阅读方法中直接解析文字的模式改变为先以图像方式记忆文字,然后再解析识别的方式,巧妙地将大脑对图像和文字的处理功能都高效的利用起来。来更清晰的帮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所以,从这个方面说,这部书是很能启发读

6、者思考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但又找不到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那么,高效学习,无疑是你的最佳选取,只要你看过一遍,甚至是一段,一句话,一幅图,你绝对会爱上它的。学习的难点在于坚持,而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让自己在学习中得到鼓励。相信我,读了这本书你就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方法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学习照亮你人生的旅途。多读书,读好书,才会开阔视野,充实大脑,增长见识,获得新知。把有限的时间用到去挖掘浩瀚书海总去吧!注重的是全面 发展,之前看过很多整理术,学习方法,等,包括断舍离,方格记事本,再到现在的高效学习,这是我在上学时没有接触过的,从来不知道可以这么学习

7、,是到工作的时候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入门和达到一种水平和状态,这时候才逐渐发现,上学时学的那一套跟本就是死读书。所以遇到高效学习这本书 立马就入手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本书从如何认识到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开始,希望大家能活到老学到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光能在我们对职业上的突发状况做到临危不乱,还能让我们活的青春有活力。那么如何能持续不断的学习呢,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要有自学的能力,并展开举例说明。这本书让人舒服的地方是,他先告诉读者们学习的重要性,让读者被说服,然后心甘情愿的读这本书,只有认同和想学的意愿产生时,人们接受事物的能力才会达到最高点,所以说这本书不是一本

8、工具书,更像是朋友对你的劝导。快速阅读: 先看目录,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局部把握,带着问题,边看边思考,才能吸收的多,记得牢。从目录上看就已大概知道本书的内容, 通过对框架的阅读对整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包括本书所讲的内容,划分,实例,总结,而且通过目录能清楚地知道作者的逻辑,目的选择我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看,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对标题的好奇来看,不仅加强了对本书内容的记忆,也明确了自己通过本书能得到什么的目标,知道自己要重点看哪几个部分,粗略了解哪些部分,对重点的部分,着重来记忆,这样即能节省时间,还能记住重点。再通过对框架的浓缩和重点的提取,使大脑不得不进行思,刺激大脑的记

9、忆,也可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再通过 采用5W2H的提问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的提取,让大脑记的更多,更久不以花费到学习的时间长短来评判收获,要以效率为主,并找到自己的黄金学习时间,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利用早晨五点到七点钟这段时间,可以说这是最高效的一段时间,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并写日计划,列清单,利用番茄钟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度,使办公室环境整洁,尽可能减少影响学习的任何外界因素,有时间的书友们,可以系统的学习一下时间管理这里讲的是入门级别,想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就要不断的学习了。输出知识可以帮助整理输入知识,在跟别人分享或者整理成笔记时,之前以为自己懂了,结果好多印象变模糊了,好多概念模棱两可,好

10、多东西没有抓住重点,只有当你整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的时候,你才算真正的掌握,所以不管怎样,尝试去讲述,尝试去写笔记。多读,多写,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读书和学习的意义,就藏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里,它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颜,即使被忘记的知识的影子也会成为你的铠甲,帮助你去认识更大的世界,了解未知的事物,变得更明事理。人不能死读书,勤读书也是要有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这本书可以给人启发,发现不一样的学习世界前段时间,拿下两本关于学习方面的书,都是日本人写的,上一本看的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好生失望,这一本在打开之前,只是强迫症发作,抱着扫一眼,知道这本书

11、讲什么就行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一晚上看完,且收获满满。一直以来的一些观点,跟作者不谋而合,看书能看到这样的书,也是一种幸福。什么意思?简单的讲,比方说你熟读上下五千年,问起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在位发生了什么事,都一清二楚,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输入式,你把知识都吸收进自己脑子了,也是俗称的“才高八斗”。同样是熟读历史,有人把这些知识整合,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讲出来,就是输出式了。比方当年明月熟读明史,然后写出了轰动几时的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喜欢三国,结果有了广为人知的“易中天讲三国”。据说易老师在厦门大学讲历史时,走廊里门口都站满人,如果每个老师都是这样的讲课风格,还有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屁

12、话,学习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近一年,看书很快,也看的很多,一周看书2-3本,有时更多,前期也只是看,看后书就放那里了,属于作者讲的输入式学习,后来看的多,就跟一个垃圾桶一样,溢了,脑子里东西多了,就想写一写感受看法,慢慢的形成习惯,每本书看完,都要写一写,不论纸质的还是电子的,也不论是朋友赠送或者是自己买的。在书中作者讲到,学校教育把每个人教育的认为,看书就是看不务正业的小说,写文章,就是散文写故事等抒发自己的感情,搞的很多人听到些东西,就胆怯,说自己文笔不好。其实,写东西,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解清楚就可以了,如果能配上优美的文笔更好。写东西,排在第一位的是,把道理讲解清楚。这个道理,在

13、网上看到过一次,深以为然,第二次是在这本书上,感谢作者,这才是接地气的实战派。我们应该学习有用的知识,还是适合自己的?勉强自己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只会伤害自恋的感情,就算考过了,也可能是极其无聊不感兴趣的工作。前段时间看到一本书,关于知识变现方面的书,看完之后,猛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了解世界的角度。比方说抖音上的网红,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跳舞,有的会做菜,有的搞笑,有的讲解人生道理等等,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发光发热,有了曝光度,就有了粉丝,有了粉丝就可以变现,把你当初的兴趣爱好,现在的技能,转变为财富。在抖音上,一个几十岁的阿伯就曾说,之前村里的人都调侃他几十岁的跳什么舞,结果现在跳跳舞发下视

14、频,就能赚几百万。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有出众的才艺,都可以变现。所以,成年的人课外学习,还是坚持自己喜欢的为好,又快乐,又能学习,说不定还能变现。书应该通读还是选择性的读?因书而异,因人而异。喜欢的书就多看,不喜欢的了解个大概,或者直接放弃。有时看书有强迫症,如果不看完,就跟少了点儿什么似的。但有的书,绝大部分是翻译过来的书,不知道是作者的水平问题,翻译者的水平问题,还是出版社编辑的问题,把人看的“欲仙欲死”,碰到这样的书,果断放弃,再看下去,把人都看抑郁了。如果碰到喜欢的书,看了有收获的书,就must或者多看几遍了,比方和田秀树的这本高效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之前也看到过几本不错的书,有时间也拿出,旧书重温,孔老师不也讲过,“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哈哈。读书是本身一件快乐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别世俗的人左右,尤其对那些从来不学习不看书人的说三道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