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 培料发酵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1122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孢蘑菇栽培 培料发酵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孢蘑菇栽培 培料发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孢蘑菇栽培 培料发酵(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双孢蘑菇栽培:培料发酵 培养料的发酵分为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1)一次发酵法建堆前 1 天,将稻(麦)草切断,用清水淋透,使之充分吸水,堆放 1 天。建堆前 7,将干粪用清水或尿水淋湿,然后建堆发酵。堆制时,要求 1 层粪、1 层草,逐层堆放,到第四层开始浇水,从第四层到第八层逐层加入全部的饼肥、过磷酸钙及石膏和一半量的尿素,堆好 10 层后,右,四边基本垂直,堆顶做成龟背形,最上面盖 1 层粪。为保持通气状态,可在料堆顶部用竹筒从上向下插 2通气孔。为保温、保湿,堆顶要覆盖草苫子,雨天要盖薄膜。堆料时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饱和。堆料的第二天要测定

2、50 厘米以内的料温,正常情况下料温会升高到 70 摄氏度,如达不到此温度,要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发酵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翻堆,并补充辅助原料,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和 堆后的第二天,料温开始上升,第三天料堆中心温度达到最高点(74氏度),在达到此温度的情况下,建堆 6后可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前一天在料堆上部先浇水,翻堆时再逐层浇水,堆好后在其周围要有少量水流出来,说明补水量合适。建堆时仍然从第四层至第八层加入余下的尿素。第一次翻堆 2 天后,料温最高可达75氏度。第一次翻堆后 5,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的重点是调整水分,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培养料,可挤出 3水为宜。雨天盖塑料布,要

3、用木棍支起来,使料里面透气,防止厌气发酵,保持料温在 60氏度。一般第二次翻堆 4后即可进行第三次翻堆,方法同上。如果有粪块,要捣碎后再拌入。第三次翻堆后 4 天,进行第四次翻堆。首先检查料堆的含水量,方法是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 1水正合适,水分不够,用 1%的石灰水调节。水分过大,先摊晾片刻,到水分合适时再建堆。同时配制浓度为 敌敌畏,喷洒灭虫。第四次翻堆后 3,料内温度仍在 50 摄氏度左右并趋向平稳,进行最后一次翻堆,翻堆时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 60%时检查培养料内是否有残存的氨气和害虫,如氨味可重用甲醛中和,如有虫可用 敌畏灭虫。培养料从堆制到进房,一般要翻堆 4,每次翻堆间隔时

4、间通常为 7、6、5、4、3 天。在堆制过程中,培养料的水分要先湿后干,料堆要先大后小,翻堆间隔时间要先长后短,遵循这一原则,堆温可长期维持在 50 摄氏度以上。(2)二次发酵(后发酵)后发酵过去一般是经过人为空间加温,使料加快升温速度。现在一般用塑料大棚栽培,通过光照自然升温就可以了。发酵好的料趁热移入棚内,堆成小堆,每堆数量刚好辅一床面。待料升温到 60 摄氏度时,保持 6 小时,以进一步杀死杂菌与害虫,切勿超过 70 摄氏度,以免伤害有益微生物,然后让料温降至 52 摄氏度,保持 4 天,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每天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若料偏干,可根据料的酸碱度喷石灰水。之后,开始铺料。料的厚度为 25米。摊好料后要轻轻拍实。后发酵好的料应呈棕红色,且有大量白色粉末状放线菌,有甜面包味,含水量约 60%用手握之,指缝中有水纹。能握之成团,抖之即散, 右。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