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2153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2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一次听管老师的课,感触太多!精彩极了!一、语言接地气,贴近学生。1、讲评习作中的学生姓名调侃,课前互动效果都很好。2、语言口语化。学生听得懂,听来亲切,就喜欢听,很快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如:“女一号”,“男一号”,“代号01” “卫生间和客厅的打比方”,“考不到学生很郁闷,考到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肯定地跟你讲.”“演算多么重要!”“感觉很重要,有自己独特感觉更重要”,“最精彩的人生是感觉和理智的结合”等。这些词多是现场创造的,不仅当时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有效调动学生,也会成为孩子的课堂流行语,课后还会念念不忘。因为我听了就难以忘记。这跟特级教

2、师宋运来在公开课就那么回事中说的“家长里短,如邻家大哥”,“无关话语,灵动课堂的需要”不谋而合。3、概述语言简明扼要。管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启示”那句话时,他引导关键句的与众不同,“而不”前后的四字词语,体会对称美。再引导“关键句中有关键词”,然后指导背诵积累。这样的方法好理解,好记,还好用。就像我们在他的习作讲评课上听到的“然后病”、“你好病”、“小插曲”、“风波点”等,都很容易让人铭记在心。所以诗意的语言是一种美,听着令人享受;朴实的语言更接地气,也是另一种简约、实效美。二、十分关注学生,精彩生成随心所欲。1、讲反问句的方式新颖。我们通常就是指导读出问的语气,让学生知道反问句是以反问的语

3、气表肯定的意思,但管老师什么都不讲就让学读,且要求把问号读出感叹号的语气,真是事半功倍的引导啊。2、计算题:爱迪生一个星期发明一项,一年52项,1000多项需要多少年?3、“不教一日闲过”的理解。举例:他是姚明,怎样才算“不教一日闲过”?他是刘翔、作家、老师、学生怎样算是“不教一日闲过”?每天都坚持做一点,齐白石8岁开始学画,持之以恒了79年。发生了奇迹,4、“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三、教学环节曲径通幽,柳暗花明。1、一个奥秘: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开课学了“启示“后,宣布下课,“课题说启示不是我们都知道了嘛”。“三个故事也知道了?”你还想学点什么?(学生回答:再学点故事,把故事里

4、的每句话都分析)观众席上都笑了,我想孩子的老师却不好意思了。2、结课时,管老师逐项总结板书,眼看下课了。说到关键句时,管老师突然说是骗人的。接着问学生:“家里有医生吗?”从堂哥的事例做了20多年医生,到今天还是普通医生,没成医学家,再以他自己为例,老大不小的了,还是个普通老师.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呢?一生答不够专一,一生答不必刻意追求名利。我当时不知道管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直到他说出“哈佛大学的研究结论说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能够坚持20多年”,我依然迷茫。他欲扬先抑,“背出来的启示有用吗?”学生说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老师抛出“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那百分之三呢?”课堂在“我就是那百分之三”中戛然而止。

5、四、“指向习作”的启示1、篇感:一句话是怎样变成一篇文章的?就是:提出看法,举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得出结论(启示)。这就是传说中的议论文格式。议论文的经典款(四者齐全)和简约版(省掉其中一种例子)。2、段感。“分段有奥秘”文中哪一部分是作者最用心写的?(正面例子)正面例子太长,要求学生分成两节,在哪分?学生分得全对。分成五节,怎么分?学生全体茫然。后来幻灯展示:省略号独立为一节。如果反面例子一节的话,正面例子也应该写成一节,“分不分段,往后看看”,“跟第一小节比一比”,有没有第一小节是最长的?“分不分节还得往前看看,所以分不分段要瞻前顾后”。如果反面例子不写的话,中间的正面例子该写几节呢?出乎意料地肯定01号,得出“随篇而变”。但是比第一小节短怎么办?解决办法是拉长内容。继而探讨可以在哪拉长?学生先出谋划策,老师举例“老母鸡”的事,引导学生扩充内容要指向文章中心。五、“东施效颦“指导蒙娜丽莎之约今天正好上27课蒙娜丽莎之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艺术欣赏专题,单元习作之一也是写一个艺术品或者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我就模仿管老师上了一节指导写一幅画(艺术品)的指向习作课,从肖像、表情、背景和画后的故事描写,从“约”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等待)(故事)等叙述。让孩子明白写一件艺术品也有方法可循,当然品词析句需要自己的积累加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