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672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选自三国志张昭传)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

2、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解析:B“群盗”“孝廉”是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句子省略的主语是前文的张昭,前面都要断开。“然后”常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孝廉何得寝伏哀戚”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断开。因此选B项。参考译文孙策弥留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臣拥立(孙权为君),加以辅佐。(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过分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张昭对孙权说

3、:“作为别人的后代,贵在能继承先辈交付的重任,光大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现在天下动乱,群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于是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也。(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

4、/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解析:B“汉室衰颓”是主谓句,意思相对完整;“人”是“怀异心”的主语,不能割裂;“不失忠”还是“不失忠节”不易看出,可先放下;而“节章”一词,古汉语中没有复用的情况;“章”是奏章,于是可判“节”归上句;“于将军未美”意思相对完整;“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这样断句意思清楚明白。参考译文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着离去。(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

5、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释放了他,没有杀他。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

6、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解析:A解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句中“至”,从前文分析,“至”是指刘廷让率领的军队到达夔州,由此判断“至”的主语是“师”,“至”后要停顿,故排除B、C两项;再如“夺”,其宾语是“桥”,往前分析,“夺”没有主语,但有状语“先”,由此判断“先”的前面和“桥”的后面要停顿,故排除D。

7、参考译文当初,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岸上设有三道栅栏,江两岸排列着炮具。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距长江封锁三十里,下船从陆路前进,首先夺下这座桥,然后又牵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于是攻克了万、施、开、忠四州,峡中的郡县全部被攻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

8、/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解析:C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基命”“帝”“首辅”“延儒”等,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来判断词语在句中的成分。句中的“帝”,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后有动词“

9、以为”,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帝”不能做“下狱拟戍”的宾语,而应做“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第一个“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B、D两项。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劾”“委”“逐”等,比如“劾”,主语应该是“逢申”,宾语是“基命”,故第一个“基命”后面应停顿,排除A项。参考译文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祖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从辰时到酉时(都一直跪着)没有起来。皇帝情绪平静了,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认为处罚太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成基命做

10、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朝政委任给周延儒,于是(成基命)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崇祯八年,在家中去世。追赠少保,谥号文穆。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选自宋史陆九渊传)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C有可以形迹观

11、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解析:D首先将选项分为A、B与C、D两组,两组不同之处“有不可以形迹观人”中,“以”是介词,明显与其后面的“形迹”组成介宾短语,故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知人”与“绳人”明显为对偶句式,故选D。参考译文他曾说:“想法不正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知道了,可以使之纠正。想法正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就成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过他的行事来观察他,有些人则不能这样。通过行事来观察人,终不足以体察他的品性或才能。一定要用行迹来约束人,则不足以挽救人。”陆

12、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簿。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受到少师史浩的举荐,受召审察,陆九渊未前往。侍从再次举荐他,授国子正。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选自南史郑鲜之传)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

13、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解析:A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两组不同之处是“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句子中主语是“帝”,谓语是“事”,“戎旅”是宾语,所以“帝少事戎旅”是个完整的句子,故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结合上下文,“时或谈论”主语为“帝”,“皆依违不敢难”的应该是“人”,可排除B项。故选A项。参考译文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

14、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与武帝说话,一定让他理屈词穷,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纠正谄媚的人”。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会夜阴晦,贼众奄至,鼓噪举火,士伍恐惧,有终安坐栉发自若。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 贼围守数重,及坏寺入,惟击柝者在焉。贼平,改知许州。(选自宋史雷有终传)A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 B

15、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C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D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 间道而出/解析:D“贼围既合”是“敌人的包围圈合拢之后”的意思,而“有终”是人名,是事件的指挥者,所以排除B、C两项。“严更”是“警夜行的更鼓”,因此“严更警备”是一个词,不能分开,依此也可以排除C项。句中“其”指代“贼人”,结合后面的“贼众惊扰”,可判断“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中间不能停顿,据此可排除A项。参考译文恰逢夜间阴沉昏暗,一群敌人突然到来,大声呼喊高举火把,士兵们惶恐不安,雷有终却端坐着梳理头发,泰然自若。敌人的包围圈合拢之后,雷有终引领奇兵绕到敌人背后攻打他们,群敌惊慌混乱,投水而死的无法计算。驻扎简州,寓居在寺庙里,估计敌人一定会来,命令随从之人重重防护,召集当地人严更警备,从小路绕行而出。敌人包围了好几重,等到摧毁寺庙进入,那里只有打更之人。敌人被平定,改任许州知州。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