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548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岳麓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答案C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到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许多工商业主的财富积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以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出现了贵富分离,与此相联系,社会各阶层又得以重新划分,工商食官被打破,故选C项。2.(2017课标)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

2、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本题为历史地图类材料型选择题,题中所示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并设置了范蠡、子贡在当时经商致富的历史情境,要求学生对这一历史情境作出合理客观的解释,间接考查了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从示意图上看,陶位于济水岸边,曹、宋、鲁三国交界地带,“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这种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非常适合经商。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题中图文材料未涉及争霸战争及城市规模,故B、D两项均可排除。交通条件可以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表述错误。3.(2017山

3、东邹城期中)史载,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轻税,弛关市之征”。由此可见当时()A.商税是齐国赋税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C.全国性商品市场已基本形成D.齐国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管仲的建议“轻税,弛关市之征”是一种扶植商业的政策,说明齐国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4.(2019河北沧州联考)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 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 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B.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C.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D.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答

4、案B题干材料“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城门定时开闭”反映了当时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选B项。材料是对坊市大小的描述,不可理解为市和坊交织在一起,A项错误;材料与加强对商人的户籍管理无关,C项错误;材料“其规模大”不能说明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D项错误。5.(2017山东临沂期中)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答案D题干材料“有力地加强了南

5、北经济文化联系”“唐王朝的生命线”,强调的都是交通建设对国家统一稳定的促进作用,故选D项。6.(2017山东泰安期中)南宋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才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C.宋代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答案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代乡村出现了定期举行的草市,交易的物品是“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这说明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故选A项。南北朝时期草市就已经开始出现,B项错误;宋代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与材料不

6、符,C项错误;草市是指农村的交易场所,政府不加以管理,D项错误。7.(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同类商品集中之处称为行、团、市,如和宁门外的花市,交易就十分热闹,有诗云:“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这主要反映了南宋()A.市场专业性强B.市场规模较大C.商品种类齐全D.自然经济瓦解答案A题干材料“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反映的是南宋商品市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故选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市场的集中,没有体现市场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南宋商品种类繁多,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瓦解的内容,D项错误

7、。8.(2017山东潍坊期中)白银资本载“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表明东南沿海()A.农业经济转型B.传统手工业受冲击C.经济地位上升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根据材料中“1600年”可以判断当时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中“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可知,丝绸业的发达导致经济作物种植更多,说明土地使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A项。9.(2019山西太原期中)明朝有人描述当时情景:“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8、这反映出当时()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C.区域性商帮的出现D.跨区域贸易迅速发展答案D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北商品买卖频繁,商业发展存在着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故选D项。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政策,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政策的调整,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推出有关商帮的信息,C项错误。10.(2018课标)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

9、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本题考查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观察图文材料,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组织的一次远洋航行,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看作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本质上说明了明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既未反映海禁政策,也没有反映传统观念的更新,且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D两项错误。11.(2017课标)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10、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许多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规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从材料信息可知,到了明朝后期,人们已经违背了朝廷制定的关于器皿使用的规定,这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加强,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传统伦理并未瓦解,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12.(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

11、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答案D据题干材料可知,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远销全国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海外,说明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故选D项。13.(2017北京海淀期中)据研究,16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贸易,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这说明当时中国()A.政府重视对外贸易B.为工商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C.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D.在国际贸易中居于出

12、超地位答案D根据材料“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优势地位,故选D项。16世纪到17世纪的中国,处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初年,该时段明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和海禁的政策,A项错误;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和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形之下,对外贸易所积累的大量资金,都被投入到土地买卖而非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之中,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从秦朝至明清时期始终执行的基本政策,C项错误。14.(2019江苏盐城期中)著名学者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提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

13、作保障者相提并论。”这表明明清时期徽商、晋商()A.重视道德操守,看淡商业利润B.商业资本成为经济运行主流模式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D.缺乏制度的保障而导致发展困难答案C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徽商、晋商汇兑业务的运转还是完全依赖道德操守,传统观念固化,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影响商业发展,故选C项。徽商、晋商“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但不能由此推断出其看淡商业利润,A项错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是经济运行主流模式,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其发展艰难,D项错误。15.(2017山东滨州期末)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

14、嘉靖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A.轻商观念发生改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政府吏治日益腐败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答案A据题干材料“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可知,明代轻商观念发生改变,故选A项。16.(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棉纺织业开始兴

15、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答案D题干材料“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