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461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级第四次检测化学试卷相对原子量:Cl:35.5 C:12 S:32 Cu:64 N:14 H:1 O:16 Fe:56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

2、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详解】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

3、为解答的关键。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A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答案】B【解析】【详解】A. 的中子数为3-2=1,则3g的中子数为=NA,A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A mol-1 =0.1NA,B项错误;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

4、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 =6NA,C项正确;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mol-1 =13NA,D项正确;答案选B。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 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

5、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答案】C【解析】【详解】A.金属活动性顺序:ZnCu,则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会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使溶液的蓝色消失,A项正确;B. 澄清石灰水久置以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生产碳酸钙白色沉淀,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B项正确;C. 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白色且稳定的碳酸钠,涉及的转化关系有: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C项错误;D.向氢氧化

6、镁悬浊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铁溶液,会发生沉淀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为:3Mg(OH)2 + 2FeCl3= 2Fe(OH)3+ 3MgCl2,D项正确;答案选C。4.常温下,1mol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共价键H-HF-FH-FH-ClH-IE(kJ/mol)436157568432298A. 432kJ/molE(H-Br)298kJ/mol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 H2(g)2H(g) H=+436kJ/molD. H2(g)+F2(g)=2HF(g) H=-25kJ/mol【答案】D【解析】【详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

7、子小于碘原子,原子半径越大,相应的化学键的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 kJ/molE(H-Br)298 kJ/mol,A正确;B键能越大,断裂该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所以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B正确;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22H(g)H=+436 kJ/mol,C正确;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 =2HF(g),H=-543 kJ/mol ,D错误;

8、故合理选项是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NaOH溶液分多次缓慢注入盐酸中,还是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都不影响中和热测定B. 已知反应的中和热为H= -57.3 kJmol-1,则稀H2SO4和稀C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257.3 kJmol-1C. 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故S(s)+3/2O2(g)SO3(g) H= -315 kJmol-1 即为硫的燃烧热D. 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形成时释放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A.分多次缓慢,不能测定最高温度,则测定中和热偏小,应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故A错误;B.生成硫酸钙放热,则稀硫酸和稀

9、C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H -257.3 kJmol-1,则稀硫酸和稀C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57.3 kJmol-1,故B错误;C.硫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为二氧化硫,不能生成SO3(g),故C错误;D. 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形成时释放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定义要点:规定在101 kPa压强,常温25度下测出热量,因为压强和温度不定,反应热数值不相同。规定可燃物物质的量为1 mol。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6.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

10、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和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B. 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C.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食品增白D. 奥运会中采用的新型氢动力计程车可以降低PM2.5的排放,减小大气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A纸张久置变黄因为用二氧化硫漂白生成的无色物质分解又变成纸张本来的颜色,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二者原理不相同,故A错误;B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是发生吸附属于物理变化,用臭氧漂白纸浆,是因为臭氧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有机色素,属于化学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B错误;C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不能用

11、来漂白食品,故C错误;D氢气燃烧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D。7.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 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molL-1碳酸钠溶液D. 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答案】C【解析】【详解】A、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A正确;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显碱性,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所以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B正确;C、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

12、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故C错误;D、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D正确;故选C。8.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HCl H2SO4 HNO3 NaHSO4 CH3COOHA. B. C. D. 【答案】C【解析】HCl溶于水完全电离,不和钡离子反应;H2SO4于水完全电离,但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HNO3溶于水完全电离,不和钡离子反应;NaHSO4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硫酸钡 CH3COOH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不能写成氢离子的形式。BaCO32H+=CO2H2O

13、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故选C。9.下列的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1表示向l00mL0.l molL-l的A1Cl3溶液中滴加1 molL-1的NaOH溶液时n Al(OH)3的变化情况B. 图2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表示的溶液通过升温可以得到b点C. 图3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1、E2、H都会发生改变D. 图4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n(CO2)的情况【答案】A【解析】A向l00mL0.l molL-l的A1Cl3溶液中滴加1 molL-1的NaOH溶液时,最初溶液中沉淀量逐渐增多,当滴加到30mL后,沉淀开始溶解,40mL时沉淀完全溶

14、解,故A正确;Ba点未饱和,减少溶剂可以变为饱和,则a点表示的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可以得到b点,故B错误;C加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热不变,故C错误;D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最初没有CO2气体生成,当全部生成NaHCO3后,再滴加稀盐酸时才有CO2气体生成,故D错误;答案为A。10.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IBr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B. 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C. IBr与AgNO3溶液反

15、应会生成AgBr沉淀D. 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答案】A【解析】【详解】A. 因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r为-1价,HBr中Br为-1价,HIO中I为+1价,则IBr+H2OHBr+HI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则IBr与水反应时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A项错误; B. 溴化碘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则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I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能降低,则在很多化学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项正确;C. 首先发生IBr+H2OHBr+HIO,然后生成AgBr沉淀,C项正确;D. 由反应IBr+H2OHBr+HIO可推知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2NaOH=NaBr+NaIO+H2O,D项正确;答案选A。11.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