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454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面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解析:选C。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东欧与西欧、日本的对峙是二战结束后在国家利益驱使下导致的美苏对峙,形成了冷战局面,故选C项;根据漫画可知,东欧与西欧、日本的“合不来”主要源于国家利益的不同而非意识形态分歧,排除A项;冷战是国家利益不同导致东欧西欧“合不来”的具体表现,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从得知美苏冷战的其他地区概况,排除D项。2(2019滨州高

2、三质检)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主要通过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这表明()A雅尔塔体系源于五大国实力均衡B冷战的结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C两极格局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继续存在D多极化趋势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解析:选D。A项表述与题目中“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冷战思维的变化,牵涉的是大国

3、合作、一致表决的运行模式,故C项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多极化趋势维持了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故D项正确。3(2019盐城三模)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选C。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加强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材料中“北约”“欧洲的防御

4、”的整体层面不符,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材料中“北约”“美国”不符,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4(2019苏州期中)下面是二战后两幅不同时期的欧洲政治形势图,从中可以看出()A是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反映B欧洲在战后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C欧共体(欧盟)在不断向东扩张D苏联对欧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解析:选A。图一反映的是冷战时期德国分裂和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局势;而图二信息中苏联已不复存在,欧洲各国分立的情形异常明晰,这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的欧洲政治格局,二

5、者的共同点在于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政治格局特征,故选A项。5(2019吉林三模)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解析:选C。“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不能说明世界没有战争,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

6、平地实现了复兴”,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但不能完全否定修昔底德陷阱,排除B项;“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现状,不能证明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排除D项。6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苏联援助的目的是出于冷战需要,扩大势力范围,故选C项;根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

7、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可知,此举旨在推广苏联模式,与美国争夺霸权,排除A项;此举旨在排挤美国的势力,排除B项;此举客观上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而非主观意志,排除D项。7 20世纪末,全世界仍有12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A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B世界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C国际援助更加注重实效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在20世纪末,世界银行把“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说明其援助更加注重实效,故选C项;题干的主旨在

8、于世界银行的援助方向发生了变化,并非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排除A项;世界银行的宗旨仍然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全球的经济问题,并非政治问题,排除D项。8(2019德州二模)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解析:选B。根据材料“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以得出美元的强势地位,故选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

9、通货币结算”理念上对美国只有好处,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这一变化不会改变经济秩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双挂钩”原则,由材料“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无法判断是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排除D项。9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A英国对于融入欧洲怀有疑虑B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C英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D欧洲国家联合抵御美苏争霸解析:选A。根据英国报纸卫报刊登的讽刺漫画可以看出,代表英国的老人不光左脚在小心翼翼地试水温,右脚更是绑着一个沉重的船锚,可以看到英国事实上对于融入欧洲依旧

10、是怀有疑虑的,故选A项;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但是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漫画中没有体现英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排除C项;漫画中没有体现欧洲联合抵御美苏争霸,排除D项。10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受视听产品中的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A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B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D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解析:选D。题干中提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这些

11、计划有利于加强欧洲各国的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故选D项;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是在二战后期,不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排除A项;B项中的“消除”一词不妥,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只能说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而已,排除B项;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是欧盟的成立,排除C项。11(2019济南模拟)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1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材料表明()A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B全球化是“寄生虫”

12、出现的根源C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D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解析:选D。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美国靠举债生活,发生债务问题时美元贬值,这将损害大量持有美债国家的利益,故D项正确。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体现在政治领域,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经济全球化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源在于美元的垄断地位,故B项错误;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与史实不符,因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项错误。12(2019芜湖三模)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

13、向中国。反映了()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解析:选D。材料“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说明全球的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早已动摇,排除A项;据材料“特朗普政府”可知,这只是美国行动不是全球趋势,排除B项;据材料“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可知,美国不是单独针对中国,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 (2019南充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长城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这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汇和交界的地区,长城往往就出现在那些

14、文化梯度最大的自然过渡地区:在北方,长城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过渡的交界地区,南方长城建筑在云贵高原边缘,是历史上“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北方长城是“牛文化”和“马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冲突的结晶,南方长城是汉文化和苗文化长达数千年矛盾冲突的结果。由于它的封锁和阻隔作用,使长城两边文化差异并在一定时期内更加明显,特色更加显著,比如“生苗”区使用苗语,而“熟苗”区则用汉语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不是山川湖海所能阻隔,也不是长城兵营所能分隔的,凤凰作为历史上的边疆重镇和大湘西的统治中心,成为汉文化、苗文化和土家文化融合的交点,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造就了今天的国家级历史

15、文化名城。摘编自王亚力从南方长城看长城文化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1989年11月9日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材料三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授权修建美墨边境墙的法案,到2009年1月为止,已经完成580英里,只剩120英里待修。特朗普以继续修墙为主打竞选口号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2019年2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联邦政府当天启动了美墨边境墙的修建工程。(1)据材料一归纳王亚力关于中国长城的基本观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墙拆除带来的影响。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特朗普政府重启修建美墨边境墙工程的原因。(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城墙”现象的认识。解析:(1)据材料一,从长城是我国民族交界地区特有的文化、矛盾冲突的产物和融合发展的见证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影响,可以从对德国的统一事业、德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