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1370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2人教新课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钓鱼的启示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掉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 “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

2、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标表述】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够借助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 *能借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段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鱼鳃、实践”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理解“翕动、抉择”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

3、达顺序,通过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以及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人物心理,体会“我”为什么不愿意放掉鲈鱼、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以及“我”的心情变化。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朗读等方法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评价方案】 1. 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一、二题,落实学习目标1中字词的达成。(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结合) 2. 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三大题,检查学习目标2“通过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标达成。(过程性评价) 3.通过完成评价单第四大题,检验学习目标3中“体会“我”为什么不愿意放掉鲈鱼、理解

4、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的目标达成。(过程性评价) 4. 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五大题,检验学习目标3中“体会我的心情变化”的目标达成度。(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5. 通过完成评价单第六大题,检验学习目标4中“体会钓鱼的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达成度。(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教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谁有过钓鱼的经历?钓到过鱼吗?什么心情? 2.师:看来钓鱼可以给人带

5、来快乐,但能从钓鱼中获得启示,这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同去感受那个令人难忘的钓鱼经历,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理解词语“抉择、翕动”(落实学习目标1) (1)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读) (2)抉择、翕动 读一读这两句话,想一想抉择和翕动分别是什么意思? 小结:根据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可以推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结构,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落实学习目标2) (1)从题目中我们看出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的是钓鱼,另一部分写的是启示。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一部分写的是钓鱼,哪一部分写的是启示。 (2)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

6、文1-9自然段,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一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这一部分就是写了34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的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尽管我十分不理解甚至是感到沮丧,但还是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 三、走进文本,理解感悟 1.理解理解我不愿意把鱼放回湖里的原因(落实学习目标3) (1)作者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会让我如此的心动和不舍,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和父亲翕动着。 这真是一条( )的鱼。板书:大 漂亮 如果是你钓到这样的鱼,你的心情会怎样? 那作者的心情和你一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得意 面对这样一条漂亮的大

7、鲈鱼,我自然是希望把它留下(板书:留) (2)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是让作者非常想留下这条鱼? 汇报交流: a“过了好长时间迅速把他”板书:得来不易 B“我抬头” 板书:无人知 2.理解父亲的态度和我的心情变化(落实学习目标3) (1)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鱼,父亲却让我(板书:放),这是因为(生: 还未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 资料引入:鲈鱼肉嫩鲜美,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美国政府规定,在开放日之前不允许捕捞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面对规则,到底是留是放,父亲是的态度怎样的,我的心情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

8、的4-9自然段,找到描写父亲的语句读一读体会父亲的态度,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完成61页第二题? (1)汇报交流,体会父亲不容商量的态度 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你得把它放回湖里。” 这么漂亮的大鲈鱼难道父亲不喜欢吗?从哪看出? A得意b,盯 引导:是啊,从情感上说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这条鱼,但是从他盯着看了好一会,他好象在思索着什么,他在想什么?(生交流) 引导:是啊,此时此刻父亲也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最终爸爸所做的抉择就是放 谁来读一读父亲的话?(生读)得是什么意思?从中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态度?(坚决、不容商量) *父亲的态度那么坚决是不是太不讲理了还是他不爱孩子

9、? 小结:作为爸爸他当然理解孩子的心情,但是实践道德是没有办法妥协的,父亲对孩子的这种爱包含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礼,都要无条件遵守规则!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从最初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最终依依不舍无可奈何的放回湖里,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汇报交流,相机板书:急切-委屈-乞求 (3)分角色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重温父亲和儿子之间那场难忘的对话。 四、理解课文难点,读懂“启示”(落实学习目标4) 1.虽然我放掉了大鲈鱼,但是年仅十一岁的我并不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师配乐范读“转眼鲈鱼)A、这里的鱼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指什么?(暂时

10、带来一点好处、一点方便的如试卷多给了分数;红绿灯;售货员多找了钱让人心动的金钱、荣誉、地位) B、所以每当我面临各种诱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比那回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34年前做什么作难?放弃 人生的路上,放弃什么难? 是非易断实践难,放弃就意味着损失我们的个人私利。正是因为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才使文中的我后来成为美国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就是詹姆斯勒菲斯特。她还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和子孙后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就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3 钓鱼的启示评价单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一、读一读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沮丧 实践 告诫 抉择 同桌评价 字音正确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翕动: 教师评价 理解正确 三、课文1-9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评价 能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清楚完整 四、“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教师评价 理解正确 五、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 得意()( )( ) 教师评价 填写正确 六、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教师评价 表达清楚、说清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