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1370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2成吉思汗和鹰北师大版(2014) 成吉思汗和鹰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其深刻的寓意却是由生动的故事和结尾直白的表述结构而成,故事性与哲理性兼具,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接触文本后,发现作者是抓住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展开故事情节,成吉思汗的固执与鹰的忠诚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转,以毒蛇的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一篇虽是说理文章,却没有任何理性分析,其“道理”来得深入浅出、水到渠成。那么对这样的文章,该如何在教学中给孩子

2、一片亮丽的空间呢?该如何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确,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在听了吴小萍老师的课后,我心中的这个疑问在听课过程中也随之化解。下面是我听课后的几点感受: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语文的学习就是在于引导学生多读。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让学生通过朗读,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理解其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抓住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手中的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四次的心情变化

3、,让学生通过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分角色读、默读、引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从而体会鹰和成吉思汗的思想。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鹰的焦急、忠心护主的急切心理和成吉思汗因为鹰一次次打翻他手中的水杯心情一次次的变化;再让学生用一次比一次生气的语气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而用急促的语气,把鹰想对成吉思汗说的话说出来,此时已经从无形中让孩子产生了敏锐语感,老师再通过引读,这样,有力地把握住文章这一部分的情感基调,从而从心底深处把语言文字进行敏锐的感悟。这样,把语言、学生的感情体验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2、注重联系学生生活。言语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

4、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切。而成吉思汗这个人物离学生比较久远,吴老师在教学开始,为了让学生认识成吉思汗,她播放了介绍成吉思汗的录相,让学生对成吉思汗有一定的了解,接着把一些关于人们对成吉思汗的称呼的词语展现给学生,如:战神、一代天骄、人类之王、世界之鞭学生在看了录相后,对成吉思汗不禁产生敬佩之情,此时这些词语的出现,孩子们在读时情不自禁读出了敬佩的语气。直观教学手段,将语言文字所描

5、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同时又积累了词汇。在体会鹰的四次打翻水杯的动作,吴老师抓住“打掉”、“撞掉”、“撞翻”、“扑掉”这四个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鹰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一个学生说:“第一次鹰只是用嘴巴把水杯啄一下,水杯就掉了,第二次鹰是用头撞,这次的力比上一次大所以杯子撞掉了,第三次鹰用的力比上一次的力大,因此杯子被撞翻了,最后一次,鹰用尽全身的力气,整个身子扑向水杯,因此水杯被扑掉了。通过引导,对鹰的忠心护主的形象已经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3、通过比较揣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

6、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成吉思汗顿悟出来的道理: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老师把“沉痛”换成意思相近的“悲痛”,让学生和原句比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了“沉痛”不但表现了成吉思汗悲痛,还反映了悲痛的程度是深沉的。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语的特性。“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误失。”4、注重唤起想像参与。阅读时

7、,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含的情感。教学中,吴老师在让学生体会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手中的水杯及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时,引导学生想像:当鹰看到成吉思汗把水杯送到嘴边时,可能说些什么?假如你是那只鹰,你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主人要喝那有毒的水,你会对他说什么?孩子在想像中从而体会出鹰的心情。课堂上孩子通过想像女言得很精彩。有的同学说,如果我是那只鹰,当看到主人拿起水杯要喝水时,我会说:“主人,那水有毒,不能喝!”“主人哪,你为什么不听呢?那水不能喝,快

8、倒了。”“主人呀,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那水真的有毒。”“主人哪,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那水真的不能喝,你要是喝了那水,一定会没命的。”吴老师让孩子在想像中把人物的形象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把他们带入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让学生读出文章隐在深处的内涵,加深学生的语感。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了“圈养的动物”,个性受到压抑。但在今天,学生的思维是敏锐的,有着自己看问题的视角。我们的执教者充分领会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的个性是晶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晶型,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志去塑是不行的。因而在教学时,执教者充分地尊重他们的个性,给孩子一片亮丽的空间,努力地构筑适合他们思维种子发展的土壤,并使之萌发、破土、成长、壮大,如此最大限度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