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练习题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2111306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练习题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练习题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练习题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练习题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练习题1.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思维导图】【微试题】1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ks5uks5uks5uKS5U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

2、”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的转变ks5uks5uks5uKS5U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答案:C3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答案:Cks5uks5uks5uKS5U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ks5uks5uKs5u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

3、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

4、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ks5uks5uks5uKS5U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获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教育与选官的联系;第二小问实则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信息中综合概括。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