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1244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复习总结检测题中国近现代史检测题班级 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70分)1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使中国A国门被打开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哪一位为收复新疆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 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3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C辛丑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运

2、动的失败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史、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师夷长技以自强”才能抵抗外国的侵略,为此他们进行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照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 戊戌变法D. 新文化运动6.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 武昌起义 C. 南昌起义D.解放南京 7. 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所说的“变”指的是 A.器物之变 B.制度之变 C思想之变D.文化之变8.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3、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民、自由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9清末状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C清政府的扶持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01925年1月,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 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 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

4、迅速发 D.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1下列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瑞金红军主力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南事变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13“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4.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

5、勿吝驾”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得得结果是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签署了“双十协定”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15.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开始时间指挥者结果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6.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反映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的是A D B C 1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18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上的镜头,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战役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

6、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19.读右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 降的原因分别是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20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了A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D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2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7、新时期 图一粮票图二 股票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2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2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把党中央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概括为“一国两制”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24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一国两制”构想 家

8、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25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句话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27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A鸦片战争

9、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曰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8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9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3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C开办新式

10、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31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真傻,其实他可以逃走32毛泽东说:“孙中山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以后,谁要想再做皇帝,就做不成了。”为了推翻清王朝,孙中山所作的努力是 创办兴中会和同盟会 创办黄埔军校 倡导三民主义 创建中华民国 A B C D33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 A洋务运动

11、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34“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35小民在参加电视台“历史大学堂”栏目时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小民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二非选择题(30分)36学习历史需要兴趣与实践,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1)在时间点A和D,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

12、件?它们分别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4分)(2)北京在时间点B遭遇了哪场浩劫?除此之外,北京还在哪场战争中遭受浩劫?(2分)(3)时间点E对应的人物是1898年筹划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如果把“孙中山”图片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两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2分) 37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图1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图2公车上书记书影 图3民报 图4新青年(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分)(2)请你说说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3)请你评价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38、(6分)北京(北平)在近代历史上历尽沧桑,饱经风霜,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屈辱历程,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抗争足迹。阅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1)图一所示的场景发生在哪一年?写出另外一次列强攻占北京的侵华战争。(2分)(2)图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