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11164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3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2018年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5考点40汉代儒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40 汉代儒学 必修第三册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容索引 排查 基础知识 细讲 核心考点 精练 高考模拟 排查 基础知识 1 背景 大一统 得到巩固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主要 原因 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 经过 董仲舒提出 核心是确定儒学独尊的地 位 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 设置太学 表彰六经等措施 提升 了儒学的地位 答案 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 董仲舒的主张 1 倡导儒学 实践德政 实行教化 政策的 更化 2 君权神授 3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4 文化 一统 与政

2、治 一统 是一致的 4 影响 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 展 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 也有 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微点拨 无为而治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 行动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是一种 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1 创建时间 时期 2 影响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 是 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 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 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 学的风气 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 播与发展 答案 二 太学的创

3、建 b 汉武帝 儒学 微点拨 太学兴办 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 国家掌握了统一的意识形态 也提高了儒学的影响力 1 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 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成为传统 文化的主流 2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巩固 3 有利于官僚队伍的扩充 4 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 三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加试 c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主题一 董仲舒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史论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特点及其与先秦儒学的联系 1 思想主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 人感应 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

4、标准 提出 三纲五常 2 特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 阴阳五行为框架 兼采诸子百家 具有 神学色彩 3 联系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政 民本 为新儒学所继承 根 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 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推崇 成为 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史料实证 主题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史论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大一统 局面 削弱和打击了 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 强调人伦关系 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

5、用 3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 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 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 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返回 精练 高考模拟 1 2016 10月浙江选考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 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 士弟子 此后 太学规模不断扩大 到东汉中期 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 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 A 儒学地位上升B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 官立学校出现D 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解析 123456 解析 太学是两汉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 由此可排除B D项 官立学 校早在

6、商周时期就已出现 由此可排除C项 故选A 2 2014 7月浙江学考 董仲舒主张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 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 实行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建立 中朝 C 独尊儒术 D 推崇理学 解析 材料中董仲舒建议加强思想方面的统一与控制 而焚书 中朝 理学等现象既不属材料概念范畴 也与汉代时间不符 由此可排除A B D三项 123456 解析 3 2016 浙江学考满分加餐练 西汉时期 太学开设并讲解 易经 诗 经 尚书 礼记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 周官 尔雅 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课程设置多样化 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 向社会下层扩展 D 逐步

7、官方化和制度化 解析 解析 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 不能体现多样化 故A项错误 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 没有走向世俗化 故B项错误 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 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 故C项错误 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故D项正确 123456 4 2016 绍兴学考满分加餐练 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 强调制度与秩序 B 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C 重视道德与人伦 D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123456 解析 解析 从孔孟儒学开始 儒学都强调 礼 讲究的是社会秩序 是其 相同点 故A项错误 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是汉代儒学的特点 不

8、属于孔孟儒学的特点 故B项正确 儒学家一直提倡 仁 仁政 重视道德与人伦 故C项错误 从孔孟到汉代 儒学家都强调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故D项错误 123456 5 2016 温州学考命题交流 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 至汉朝立 国 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 适 应这一 需要 的是 A 民贵君轻 说 B 五德始终 说 C 知行合一 论 D 天人感应 说 解析 123456 解析 民贵君轻 说认为民是基础 是根本 民比君更加重要 因而 不能支撑 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故A项错误 五德始终 说认为 五德 周而复始循环运转 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 史变迁 王朝兴衰作解释 因

9、而也不能支撑 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故B项错误 知行合一 论是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因而也不能支撑 刘邦出身布 衣而君临天下 故C项错误 天人感应 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 相互感应 天能干预人事 人亦 能感应上天 因而能支撑 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故D项正确 123456 6 2016 台州查缺补漏 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这里的 儒术 指 A 糅合了道家 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B 糅合了西方民主 科学思想的儒学 C 吸收了佛教 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D 吸收了基督教 伊斯兰教等思想的儒学 解析 返回 123456 解析 董仲舒新儒学是糅合了道家 阴阳家等学说 故A项正确 汉朝西方民主 科学思想还没传入中国 故B项错误 吸收了佛教 道教等思想的是理学 故C项错误 汉朝基督教 伊斯兰教还没传入中国 故D项错误 返回 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