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11142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8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第 1111 课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学习目标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总结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重点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难点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学习建议 1 抓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这条主线 2 经验教训的总结 先看结果 然后分析出现结果的原因 课时 1 课时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一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 19561949 1956 1 国民经济的恢

2、复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 由于 和 加上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 时间 1949 1952 年 3 完成 到 年底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完成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 4 作用 为国家开展 创造了条 件 2 一五 计划 1 背景 建国初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1952 年底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 时间 年 1957 年 3 任务 优先发展 国家对 进行改造 4 成就 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沈阳机床 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5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 落后面貌 为 奠定了初步基 础 3 三大改造 1953 1956 1 内容 对 进行改造 2 途径和方式 农业 农民参加 走 道路 手工业 手工业者

3、参加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 3 意 义 三 大 改 造 的 完 成 标 志 着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制 变 为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 探索与失误 二 探索与失误 1956 19661956 1966 1 中共八大 1 时间 地点 2 内容 主要矛盾 的要求 同落 一五计划有何 特点 第一个五年计 划的建设项目 在地理分布上 有何特点 2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 的 3 意义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 和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 探索 2 1958 年总路线 1 内 容

4、力 争 上 游 2 影响 全国掀起 的高潮 训练 1 1956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 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 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 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3 大跃进 运动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 运动 特点 片面要求大办 大办 高指标 浮夸风 评价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 的愿望 忽视了 2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切财产由 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 大 办 3 危害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 和超越了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年 出现最严重 的经济困难 训练 2 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5、 运动的 评价 正确的是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 愿望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 B C D 训练 3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 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 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 用口号来解读历史 别 有一番历史的 味道 据你推测 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 建国初期 经济凋敝 大跃进运动的 主要错误是什 么 人民公社化运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错误是什动的错误是什 么么 从中要吸取从中要吸取 什么教训 什么教训 3 B 土地革命 国家稳定 C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信心膨胀 D 改革开放 国人自信 4 调整 1 方针 巩固

6、 充实 2 结果 从 年起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 年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训练 4 1960 年 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 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 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 确定了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方针 D 反 右倾 斗争深入开展 思考 思考 在在 1956 19661956 1966 年 经济建设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有哪些失误 年 经济建设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有哪些失误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1 原因 1966 年 爆发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 政治 领域扩展到 领域 2

7、 表现 许多 政策 规章制度被废除 工人 干部停产 国民经济受到 严重影响 工农业损失巨大 3 调整 1 周恩来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 年 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 邓小平 1975 年提出 思想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训练 5 四幅折线图中 最能显示 文革 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 化趋势的是 小结 小结 总结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 教训 经验教训的总 结 先看结果 然后分析出现 结果的原因 4 第 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训练学案 复习性题组 1 张之洞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必应悉行仿造 虽不尽断来源 亦可渐开风气

8、 这表明他主张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 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 广东 天津等沿海城市 这主要是因为 A 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 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 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3 表格反映了 1918 1920 年间中国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 5 1919 4 70891 39251 1919 5 1920 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745 A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B 印度纱价

9、廉物美 C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开展 D 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4 12 1919 年的八年里 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 600 多家 新增资本大约 13000 万元 超 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其内因主要是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5 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 下面是四 名同学分别在 2 3 5 6 处填写的文字说明 正确的一组是 A 进一步发展 黄金时期 形势逆转 下降 B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日益萎缩 C 进一步发展 迅猛发展 再创辉煌 下滑 D

10、艰难起步 进一步发展 萎缩 陷入绝境 巩固性题组 1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5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工业基础落后 经济建设要以重工业为主 我国将大量进口汽车 飞机 坦克和拖 拉机 我国的轻工业和农业发达 A B C D 2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钢铁 汽车 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 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 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3 图所反映的热烈场面是因

11、为当时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乡镇企业 增强农村生产活力 4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 右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 三大改造和 一五计划 建设 B 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 左 倾思想 C 文化大革命 的历史 D 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5 艺谋执导的电影 活着 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20 世纪 50 年代 末 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 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运动中 C 大跃进 运动中 D 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6 从 1958 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

12、路线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 A 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 B 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 经济指导方针政策要符合客观规律 7 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 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 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 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 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 同时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 工业 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 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 展 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 义社会 6 毛泽东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下图为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前排左一 为荣毅仁 左二胡厥文 左三盛丕华 材料四 1950 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 不包括手 工业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斯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 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 据材 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 据材料二 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变化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