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2108555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化学性质均很活泼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多,金属性依次增强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 gcm-3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解析:碱金属元素单质中,Rb、Cs的密度均大于1 gcm-3,所以C错误。答案:C2.关于钾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与水反应比钠剧烈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它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它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原子相同它可以用作还原剂A.B.C.D.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自上而下,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

2、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在化学反应中碱金属都是还原剂,碱金属的氧化物都容易和二氧化碳反应。答案:D3.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金属元素的阳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加,氧化性渐弱而还原性渐强B.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其单质还原性越强C.随核电荷数增多,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一定渐低,密度一定渐大D.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强,均易与Cl2、O2、N2等发生反应解析:碱金属元素的阳离子无还原性,A项错,B项正确。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熔点渐低,密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所以C项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碱金属单质大多与N2不反应,D项错。答案:B二

3、、卤族元素4.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A.HI和HClOB.HCl和HIOC.HClO3和HIOD.HClO和HIO解析:ICl中氯元素呈-1价,碘元素呈+1价,因此与水反应生成的是HCl和HIO。答案:B5.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碘水、淀粉溶液氯水、四氯化碳淀粉、KI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A.B.C.D.答案:D6.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C.砹是有色固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硝酸解析:砹的性质可根据其他卤族元素的性质

4、进行推测,结合溴、碘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可推测:砹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常温下为固体,砹化氢稳定性较差,砹化银的溶解度很小。答案:B7.下列变化规律不正确的是()单质的颜色深浅:I2Br2Cl2F2单质的氧化性:I2Br2Cl2HBrHCl还原性:HIHBrHClHF稳定性:HIHBrHClHF酸性:HIHBrHClHF酸性:HIO4HBrO4HClO4A.B.C.D.解析: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变深,正确;单质的氧化性减弱,正确;氢化物(HF除外)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正确;接着可推出正确、错误;要注意无氧酸的酸性与非金属性强弱不一致,错误;正确。答案:B三、元素的金属

5、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8.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金属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足量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足量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解析:最外层电子数:LiBa,金属性:LiLi,金属性:AlNa,金属性:AlY,C项正确;D项判断依据错误,应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答案:C(建议用时:30分钟)1.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B.原子半

6、径相差不大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化合价相同解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答案:C2.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B.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强解析: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有区别的:Li 燃烧生成Li2O;Na燃烧生成 Na2O2;K燃烧生成KO2。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答案:A3.将氯水注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再注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看到的现象是()A.液体呈紫红

7、色B.液体为无色C.液体分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接近无色D.液体分两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解析:氯水注入KI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KI2KCl+I2,再注入CCl4,振荡、静置,由于CCl4和水互不相溶,故静置后的液体分为两层,CCl4位于下层;由于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故I2被CCl4从水中萃取出来。这个实验是检验I-存在的方法之一。答案:D4.下列关于铯(Cs)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易溶于水B.碳酸铯加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C.铯的氧化物不止一种D.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解析:Cs与Na同主族,单质及其化

8、合物的性质都相似,所以A项正确,B项错(碱金属的碳酸盐受热不易分解),D项正确。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随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增强而变得越来越复杂,钠的氧化物有Na2O、Na2O2,铯的氧化物的种类会更多,C项正确。答案:B5.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能证明下面四点性质中的()钾比水轻钾的熔点较低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钾与水反应后溶液显碱性A.B.C.D.解析:钾投入水中的实验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类似。由钾浮在水面上,推知;由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推知;由溶液变红,可推知。答案:D6.将下列物质加入溴水中,溴水层颜色不变浅的是()KCl晶体KI晶体CCl4MgA.B.C.D.解

9、析:溴水中加入KCl晶体不发生反应,颜色无明显变化,符合题意;加入KI晶体后,Br2与KI反应置换出I2,溶液颜色加深,符合题意;加入CCl4后Br2被萃取到下层,水层颜色变浅,不符合题意;加入金属Mg后金属与溴反应,消耗Br2,溴水层颜色变浅,不符合题意。答案:A7.为实现中国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可和I-发生反应:I+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可供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淀粉食糖食醋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10、A.B.C.D.解析:结合题目信息可知,可在食盐中加入I- 和H+,是否生成I2可用淀粉进行检验。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提供I-和淀粉, H+可由食醋来提供。答案:B8.下列有关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K与H2O反应最剧烈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含Na+的溶液中置换出Na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解析: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K与H2O的反应不是最剧烈的;Rb的金属性比钠的强,能与H2O反应而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Na+;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其氧化性很弱。答案:D9.微量元素硒(Se

11、)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已知硒为第四周期第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下列对硒元素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硒化氢不稳定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C.硒与铁反应可生成FeSeD.酸性强弱顺序:H2SO4H2SeO4解析:硒与氧、硫同主族,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A项正确、D项不正确;Se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6价,因此最高价氧化物为SeO3,B项正确;由于硫为弱氧化剂,与Fe反应只生成低价态化合物,而硒的氧化性弱于硫,因此与Fe反应也只能生成低价态化合物FeS

12、e,C项正确。答案:D10.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A族元素,具有放射性。它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不停地放热,1 g 镭放出的热量可把29 t冰融化成水。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预测不正确的是()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镭的碳酸盐难溶于水解析:答案:C11.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顺序变化:无色棕黄色蓝色无色。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2)写出的离子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3、。(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溶液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有I2生成,氯水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而氯水显浅黄绿色,故为KI溶液,为加入氯水;溶液显蓝色是淀粉遇I2形成的,故为加入淀粉溶液;又由于I2+2NaOHNaI+NaIO+H2O,加入NaOH溶液后I2逐渐消失,蓝色将逐渐褪为无色,故为加入NaOH溶液。答案:(1)A、D、B、C(2)(3)I2+2NaOHNaI+NaIO+H2O12.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5)过程实验的目的是。(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