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2107687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九上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4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

2、,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5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6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汽车排出的二氧化氮气体B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烟气C植物光合作用排出的气体D化工厂的废气7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

3、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8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ABCD化学式C2H6C3H8C4H10C5H12沸点()88.642.10.536.1熔点()183.3189.7138.4129.7AABBCCDD9下列关于灭火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扇子扇灭烛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C用

4、沙土灭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二多选题(共2小题)1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

5、环使用C水电解系统中KOH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残留溶液的pH变小D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1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弯腰、紧靠墙壁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三填空题(共5小题)13如图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图1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

6、现象如下:实验用品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玻璃棒产生火焰蘸有水的玻璃棒无明显变化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2的实验中,a、b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3),图2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14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

7、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

8、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15用砂纸擦除铜片和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计的正、负极,然后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 ; ;电流计指针偏向 (填“铜”或“锌”)(2)实验中发生能量变化的形式是由 能变为 能,发生这种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16中国消防网报道: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 已

9、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X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的认识(各一条),组成: ;化学性质: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P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交流讨论:(1)图一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2)图二装置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

10、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拓展运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解答题(共3小题)18(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实 验对 比 实 验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2

1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3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中,该同学分别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 20小王习惯把手机放在床上充电,某天早上起床后

12、他忘记拿手机也没有关闭电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发现从卧室门缝往外冒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是冒黑烟的被子瞬间燃起了火焰(1)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灭火?(3)若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该如何逃生?2018年人教九上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

13、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选项错误。C、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选项错误。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分析】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14、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解答】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放出热量,故错误。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需要加热,即吸收热量,故正确。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故错误。D、木炭与氧气反应是燃烧放出热量,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吸热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提到的几个吸热反应就可以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分析】观察图示实验的装置及所使用药品,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实验能说明的问题,判断通过该实验所得到结论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实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