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实**** 文档编号:12107591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可鲁克湖是一个淡水湖,芦苇连片,候鸟成群结对,湖水澄清,像一个温柔的少女给戈壁是辽阔粗犷添上了一丝秀美;而托素湖是咸水湖,寸草不生,只有烈烈雄风与湖水拍岸的声音相应和,像一个豪迈健壮的小伙子在长啸:这两个湖泊静谧而晶亮,像是两面熠熠生辉的巨大宝镜。镜子里风尘仆仆的客人脸上没有一丝奔途的憔悴,竟是出奇地平静和虔诚。A. chng h m qio B. dng h b qioC. chng h b jio D. dmg h m ji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事业

2、常成于坚忍,毁于焦燥,一切靠的是常年累月的积淀和不断的追求。B.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伫蓄力量、孕育未来的时节。C.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D. 这一篇诗是言志的,那一篇散文是抒情的,两篇文章不能混为一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B. 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D.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

3、纳凉避暑的好季节。B. 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D.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5.“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子罕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思而不学殆。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_,江春入旧年。”马致远的秋思中诗句“_”直接抒发了游子旅途的无限惆怅和思乡之情。6.文学常识和名著

4、阅读。(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内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_”;荷叶母亲是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_的赞美母爱的散文诗;再塑生命的人歌颂了一位慈爱而伟大的老师_(老师名字)。(2)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民族的发展,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也应该摒弃。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就描写了一些“腐旧”的习俗,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鲁迅批判的是什么。A.二十四孝图 B.父亲的病 C. 五猖会7.综合性学习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记忆不太不好,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5、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注意温馨提示,不超过50字。【性状】本品为薄荷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规格】5mg/片;【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服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

6、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7、“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

8、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9.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10.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11.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少年书架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

9、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

10、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

11、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小小的书架成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12、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12.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 书架伴“我”成

13、长13. 品读第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14.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批注一:_批注二:_15. 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一)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

14、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二)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释】殷仲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 年)任荆州刺史。水俭:因水灾而年成不好。俭:歉收。豁(hu):抛弃。 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正会,元旦集会。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仲堪既为荆州(担任)B. 每语子弟云(话)C. 值积雪始晴(适逢)D. 悉以作钉(都)17.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B.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C.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D.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19. 殷仲堪和陶侃二人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