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

上传人:am****21 文档编号:12105614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徐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目录 01 02 03 进入三年级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知识储备 学习能力 思维水平 基于现状 基于文本 课程标准 教科书 学生起点分析 课程目标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第三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特殊的三年级 学习容量加大 学习难度加深 容易拉开差距 目录 03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01 02 进入三年级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学校生活 金秋时节 童话世界 策略单元 预测 普通单元 6个特殊单元 2个 习作单元 观察 祖国河山 我与自然 美好品质 人与自我 Diagram2 Diagram3 D

2、iagram2 Diagram3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美好品质 金秋时节观察我与自然 学校生活祖国河山童话世界 双线结构一览表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 理解课文的意思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阅读时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积累喜欢的语句 开始学习默读 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 带着问题默读 提高默读的速度 语文要素之间 借助图画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实践中运用 语文园地 课文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普通单

3、元 口语交际 习作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识字加油站 导语 单元内部结构 快乐读书吧 略读课文 古文的教学 古文教学古文教学古文教学 快乐读书吧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弹性要求指导阅读方法 精读 略读 课外阅读 三位一体示意图 目录 01 进入三年级 02 03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加强单元整合 落实课程目标 1 加强方法指导 促进素养提升 2 加强语言实践 强调积累运用 3 创新编排体例 实现特殊功能 4 重视交际表达 听说读写并重 5 交流平台 课文2 导语 词句段运用 课文1 课文3 点明要素 落实要素贯穿方法指导 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 实践运用 习

4、作 单元重点目标 本课个性化目标 单元重点目标 单元重点目标 本课个性化目标 本课个性化目标 单元重点目标 学段一般性目标 提倡 心中有全局 树立整体意识 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 加强整合 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 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合 重视单元之间的联系 有意识引导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X孤立处理教材内容 忽视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X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实施教学 X只重视单元要素 忽视其他目标 X忽视课后练习 随意开发教学内容 X不关注传统课文的新功能 避免 X 加强单元整合 落实课程目标 1 加强方法指导 促进素养提升 2 加强语言实践 强调积累运用 3 创新编排体例 实现特殊功能 4

5、重视交际表达 听说读写并重 5 新鲜感新词 新概念 认知结构里不存在的事物 陌生化的表达 与原有认知图式不匹配 理解词语的方法 借助图画借助上下文语境联系生活经验近义词替换语素义叠加 方法的灵活运用阅读过程的自我监控 梳理童话的显著特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摘抄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提示摘抄的方法 归类摘抄鼓励读背 写感受提高信息素养 默读不出声 不指读 提升阅读质量 为提高默读速度作准备 不理解的内容读后解决 边读边思考 提倡 树立方法意识 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 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收获 提升理性认识 灵活处理交流平台与其他板块的关系 X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割

6、裂 贴标签式的学习 X孤立处理教材内容 忽视交流平台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X机械实施教学 让学生读背交流平台 X将交流平台作为考试内容 避免 X 方法无处不在 读书的方法 方法无处不在 学习多音字的方法 具有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 关于识字方法 运用形旁线索猜测字义 运用声旁线索类推字音 学生能够做到 有效表音率30 左右 完全表音的占23 部分表音占42 总共65 其余35 声旁与整字读音没有关系 表调功能弱 声旁的调类不一致 相当一部分都是间接提示 如 包字族的字 同一声旁表示多种读音 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关系具有多样性 大部分不能准确表义 最常用的高频字中 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率只有15 如 马字旁的

7、字 骤骗验驻骄驸驳 从现代汉字的角度 形旁在常用义的表义度几乎是零 表义笼统 粗疏不确定 很多形旁只起信息提示的作用 形旁与字义的联系 是一部分字 不是所有字 形旁表义度有限 声旁表音存在局限性 直接提取 利用声旁推理 利用同声旁字推理 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 h h o o 告 浩 识字更加关注不合规则的形声字 避免泛化类推导致读音错误 区分 见面字 认读字 写字 的不同要求 写字鼓励自主学习 分类指导 重点关注易错字 重点指导未学过的部件 创造机会在词语句子语境中运用 关注学生日常使用汉字的真实状况 有针对性地补救 加强单元整合 落实课程目标 1 加强方法指导 促进素养提升 2 加强

8、语言实践 强调积累运用 3 创新编排体例 实现特殊功能 4 重视交际表达 听说读写并重 5 词语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 促进理解和运用 激发学习词语的兴趣 词语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词语灵活选用理解词语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不同使用范围 提高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句子正确朗读 通过正确的停顿和重音 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 在语言实践中感知 得 的用法 感知特殊的语言形式 段落从阅读学表达 促进阅写结合 写字开始要求写钢笔字 指导把字写得更美观 修改符号为学生修改习作提供技术支持 书面表达冒号引号的用法 语文生活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加强单元整合 落实课程目标 1 加强方法指导

9、促进素养提升 2 加强语言实践 强调积累运用 3 创新编排体例 实现特殊功能 4 重视交际表达 听说读写并重 5 预测 激活原有知识 产生阅读期待 自上而下 的阅读模式 通过 猜测 证实 建构意义 使学生爱上阅读 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促进阅读理解 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 提高分析 判断 推理能力 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 阅读策略单元 引导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 学方法 导语 精读 略读 交流平台 单元导入 用方法 梳理总结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交流平台 精读课文定位 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阅读策略 呈现方式 旁批 课后活动 具体内容提示预测的线索 题目 插图 内容线索 预测时要有依据

10、 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不一样 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 提示学生 可以 修正 自己的预测 实践活动 借助题目进行预测 让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成为常态 成为习惯 交流阅读经验 共同成长 开展实践活动 预测真的很有用 提倡 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 引导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 借助旁批中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 提供表达范例 如 我读到哪儿 就猜到 因为 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 X不考虑单元设计的特殊性 像普通单元一样教课文 X一边读课文一边读旁批 使学生丧失阅读乐趣 丧失思考空间 X只关注对未完成的故事结尾的预测 忽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 避免 X 习作单元 观察 何以重要

11、 精读课文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初步尝试运用 归纳梳理 提炼方法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例文 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习作 交流平台 是习作单元的灵魂 三年级重在培养 意识 和 习惯 提倡 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 将方法指导 交流平台 的有关内容 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准确定位习作例文 灵活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有效激发观察和想象的兴趣 X未充分考虑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特殊性 像普通单元的课文一样进行教学 X机械使用习作例文 一一对应进行仿写 X对观察方法的指导过多过细 超出单元学习要求 X忽视兴趣激发 对习作成果要求过高 避免 X 文

12、言文 提倡 参照课后练习设定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借助注释阅读 X囫囵吞枣 不加理解地朗读和背诵 X拔高要求 要求逐词逐句翻译 X将注释作为考试内容 避免 X 加强单元整合 落实课程目标 1 加强方法指导 促进素养提升 2 加强语言实践 强调积累运用 3 创新编排体例 实现特殊功能 4 重视交际表达 听说读写并重 5 为什么要写 写给谁看 怎么写 怎么判断写得好不好 写什么 习作 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 1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 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

13、有趣或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 能用简短的书信 便条进行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精选习作内容激发写作动机 人 事 景 物记实 想象叙事 说理叙述 描写 解决 写什么 的问题 明确目标要求体现发展梯度 加强过程指导避免畏难情绪 解决 怎么写 的问题 给出习作样例 提出一系列问题 唤起阅读经验 唤醒生活记忆 培养修改习惯形成自主意识 凸显交际功能加强读者意识 解决 写得怎么样 的问题 创设活动情境 提出习作任务 提供表达样例 提示习作内容 提示习作后的展示交流建议 承接本单元课文 直接提出习作任务 以问题

14、的形式指导学生构思故事 暗含人物 时间 地点几要素 提出修改及交流建议 增加练写的密度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提倡 准确把握起步阶段的目标要求 重视自我修改 重视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交际对象的反馈提升作文能力 X忽视激发习作动机 学生被动习作 X拔高习作要求 X过度的作前指导 X不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避免 X 培养交际意识 目的意识 对象意识场合意识 角色意识 创设交际情境 真实自然具有迁移运用的价值 重视育人功能 有礼貌的交际者文明的社会公民 明确交际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系统设计 统筹安排 确定课程内容 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精选交际话题 生活化实用性强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名字里的故事 独白类 身边的 小事 对话类交流讨论类话题功能性话题 请教 当众表达条理表达 应对能力 生活交往 提倡 关注口语交际话题的不同类型特点 合理组织相应的交际活动 将交际方法策略自然融入交际话题 在实现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 交际情境真实 学生交往自然 X片面理解独白式交际 X交际方法的指导生硬机械 X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拿腔拿调 说话不自然 避免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