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05280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卷历史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以下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A.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B.互联网的发展历程C.电影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2.“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诞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B.C.D.3.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

2、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据此可知,荀子A.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B.重视对民众的教化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反对盲目崇拜圣人4.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联合国

3、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A法家B道家C阴阳家D纵横家6.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代政治制度B.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C.实现德治政治理想D.变革周代的

4、社会秩序7.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对此鲁迅先生评论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该评论体现了鲁迅的A.英雄史观B.唯物史观C.正统史观D.阶级史观8.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这与毛诗(西汉时毛亨等所辑和注的诗)中提出“变风”“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这说明诗经具有怎样的特征?A.托物言志B.借古讽今C.客观真实D.现实主义9.1892年,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重新解释“张三世”:以专制政体对乱世,立宪政体对升平之世,共和政体对太平之世。康有为的新阐述A.推动了百日维新的发展B.有助

5、于开阔人们的视野C.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D.培养了国民尊儒的意识10.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等文艺图书出现了无书不附图的景象,甚至有的图书版面画图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A.文艺图书的市场竞争激烈B.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C.作家注重文艺创作的革新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日趋成熟1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A.B.C.D.12.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这场运动相符合的一组是A.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B.蔡廷锴、李

6、大钊、胡适C.胡适、康有为、蔡廷锴D.蔡元培、康有为、陈独秀13.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三年。所谓“营造”,是工程建筑的意思;“法式”,即规则、标准的意思。这部营造法式实际上就是宋朝政府对全国的公共工程建设设定了强制的国家质量标准。它的刊行说明A.宋代官营手工业发达B.宋代工匠缺乏规则意识C.宋代强化专制皇权D.宋代政府重视民生发展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议国政是非B.宣扬理学传统C.培养科技人才D.引导地方风俗

7、15.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1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17.西汉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作“游侠”。司

8、马迁在史记中认为,游侠坚守自己奉行的道义,为别人排难解纷,敢作敢为,信守言诺,值得称颂;班固在汉书中认为这些游侠不遵守制度,不尊重权威,身为小民而行使生杀大权,死有余辜。这反映出A.司马迁与班固的境界高下有别B.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因时因人而异C.时代背景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D.两汉游侠群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8.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说“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材料说明A.清代重视基层教化与文化发展B.中国清代乡村实行宗族自治C.清代儒家思想在乡村实现普及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受到冲击19.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

9、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重视法度B.尚意C.追求神韵D.重情20.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对雨果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

10、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C.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了保护作用D.雨果指出中国落后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21.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22.2010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建交60周年,瑞士驻华使馆和瑞士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在北京特别举办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展览。爱因斯坦于1899年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居住

11、至1914年。爱因斯坦留居瑞士期间做出的突出贡献是A.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提出狭义相对论C.提出太阳中心说D.提出量子理论23.魏晋时期北方门阀是蛮族武士和华夏士族的天然结合点。蛮族通过经学教育转化为门阀,儒学再度发挥精英融合作用,将夷夏之别转化为阶级分野。这反映A.儒学思想影响力日渐突出B.夷夏之别在中国消失C.门阀制度有利于专制统治D.魏晋政治价值体系确立24.欧阳修、胡瑗、石介等人是“宋学”的先驱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胡瑗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石介积极“预政事”。这说明“宋学”A.沦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B.吸收佛道思想且积极改革C.具有救时行道的时代

12、特征D.政治化、世俗化的发展倾向25.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13、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材料二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三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

14、景。(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3) 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7.陈独秀眼中的中西文化东方记者又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义为基础。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故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乃为统整文明之所有事。”呜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bythepeople)而非为民(forthepeople)”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

15、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民本主义,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义者也,其或径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倘由东方记者之说,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则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即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如何融合,如何会通,敢请东方记者进而教之,毋再以笼统含混之言以自遁也陈独秀:再质问记者(19192,原载新青年6卷2号)(1) 简述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论争的社会背景。(2) 概述材料中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记者的主要分歧。(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中西文化观的认识。答案1.C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