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05184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0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一地理学年高一地理 1212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一 一 单选题 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题 每题每题 2 2 分 分 共共 6060 分 分 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各题 1 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 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 我国北方出现 秋高气爽 的天气 2 若黄赤交角增大 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 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 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 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 北极点出现极昼的

2、天数增加 D 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 3 地球从甲处经乙 丙 丁回到甲公转一周 甲 乙 丙 丁之间等距 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 是 A 丁 甲段 B 甲 乙段 C 乙 丙段 D 丙 丁 4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 水能 B 风能 C 潮汐能 D 煤炭 读下图 已知图中河流都是 北岸冲刷严重 且河流流向 与等高线的突出方向相反 回答 5 题 5 甲 乙 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2 A 甲位于北半球 属于地中海气候 B 乙位于南半球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丙位于南半球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乙 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 表示

3、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之间的热 力作用 其中包括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和散 射 据此回答回答 6 7 题 6 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 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 其原因 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 B C D 7 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 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 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 B C D 年均温 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温度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 下图为世 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 据此 完成 8 9 题 8 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A 0 P 10 20 Q 30 B

4、10 P 0 30 Q 40 C 0 P 10 30 Q 40 D 10 P 0 20 Q 30 9 造成甲 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盛行风 洋流 B 纬度 地形 C 海陆位置 地形 D 纬度 洋流 3 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 列问题 10 造成 X Y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 B 昼夜长短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大气环流 11 造成 M N P 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读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 12 13 题 12 P Q 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A 5 B 4 C 2 D 1 13 能正确表示

5、MPN 一线近地面等压面剖面线的是 A B C D 读江苏某地 5 月 5 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 完成 14 15 题 14 此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气旋造成 B 反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5 此系统易造成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贵阳冬无三日晴 C 华北平原夏季暴雨 D 长江中下游盛夏伏旱 4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 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 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 量变化曲线 b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6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 a 中的 A 地 B 地 C 地 D 地 17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 主要是因为甲 乙水文站之间 A

6、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18 读图 若此时为 1 月 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该地区最可能是 A 云贵高原 B 松嫩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黄淮海平原 20 该地区 7 8 月潜水位较低 原因是 A 受准静止锋控制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受气旋控制 D 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21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 叙述正确的 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C 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7、 D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图为 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 5 22 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 B 等温线的数值 大于 C 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 D 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 23 图中甲地沿岸大雾天气多发的原因是 A 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B 暖流流经 水汽含量较充足 C 植被茂密 蒸腾作用强 D 寒流流经 下垫面温度降低 下图中 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24 下列关于图中 洋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 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 洋流反映了该海域 8 月份洋流的流向 C 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8、D 洋流流经的非洲大陆东岸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5 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 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昼长夜短 B 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C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沙丘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 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 关于沙丘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 在陡坡一侧沉积 B 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 在缓坡一侧沉积 C 泥沙在缓坡 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 泥沙在缓坡 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27 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风力越大 沙丘坡度越陡 B 缓坡砂粒直径小于陡坡 C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 该沙丘所在

9、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地某时刻的树影图 读图完成 28 题 28 根据上图所显示的行道树及树影推断 图示季节 A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6 C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D 南极冰川正在快速融化 下图示意冬至前后北京时间 16 15 左右 落日的余晖会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 17 个孔洞 照亮 呈现出壮丽的 金光穿孔 景观 读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 29 30 题 29 该桥的走向为 A 东西走西 B 南北走向 C 东北 西南走向 D 西北 东南走向 30 出现 金光穿孔 景观的当地时间是 A 3 59 左右 B 3 31 左右 C 15 59 左右 D

10、 16 31 左右 二 综合题 31 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 图中外圆为赤道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 18 点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极点为 南 北 极点 PB 为 晨 昏 线 2 北半球节气是 直射点地理坐标 3 图 中 各 点 的 地 方 时 刻 分 别 是 D 为 点 E 为 点 A 地夜长为 小时 4 若一物体沿纬线从 D 向 F 作水平运动 则物体将向 南 北 发生偏转 5 A 地位于 D 地的 方向 6 此日后 3 个月内 海口 20 N 110 30 E 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7 32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1 分 1 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图 B C 在近地面

11、 A D 在高空 那么 B 是 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形成原因是 原因 风带的风向是 气候是终年盛行 形成的 2 如果此图表示南亚季风环流 B 处是印度洋 C 处是南亚大陆 那么图中所示的是 季 的风向为 季风 该季节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 北或南 移 3 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地区冬季的季风环流 那么表示海洋的是 用字母填空 的风向为 季风 此季节 气压带被出现在陆地上的 气压中心名 称 切断 使该气压带保留在了海洋上 33 读 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和 世界部分 地区及气压带 风 带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8 1 P 地的气候特点是 A 温和湿润 B 寒冷干燥 C 高温多雨 D 炎热干燥 2 B

12、地的气候类型特点是 其气候的成因是 3 依据 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 风带位置示意图 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季 4 N 地此时受 气压带控制 降水较 多 少 5 此时 M 地盛行 风 气候特征是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 原因是 6 M N 两地讳度位置接近 但气候类型不同 主要是由于两地的 34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 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 回答问题 9 1 图甲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 流动 在图乙所示的 四个海区中 图甲 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海区 2 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 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 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

13、象 在图乙所示 四个海区中 最可能 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10 高一地理答案高一地理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30 题 每题 2 分 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C D C A B A C B B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C B C A D A D A C B D C 二 综合题 共 40 分 31 10 分 答案 1 南 昏线 2 夏至 23 26 N 30 E 3 10 20 16 4 南 5 东南 6 先变大再变小 32 7 分 答

14、案 32 11 分 1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西南风 温带海洋性 2 夏 西南 北 3 C 西北 副极地低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33 10 分 答案 1 D 2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3 夏 4 副热带高 少 5 东南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大气环流不同 34 10 分 答案 1 南 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夏季在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 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 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形成西南风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 转 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3 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 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 海平面降低 此时附近 海区的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 在沿岸形成涌升流 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 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 从而造成涌升流 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