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

上传人:实**** 文档编号:12104768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5)-解析一、单选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答 案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考 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身心发现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上。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答 案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考 点:教育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3, 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

2、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答 案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考 点:课程理论流派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 案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系统法 考 点: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5,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

3、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答 案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考 点:教学方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代币奖励法。6,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答 案A,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基础性研究、预测性研究考 点: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

4、研究、预测性研究。7,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答 案A,学校制度的建立 B,各级各类学校的出现 C,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 D,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考 点:小学教育的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完备学制系统的出现,诸如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等,标志着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

5、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答 案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考 点:儿童身心发展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这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华生认为儿童的成长完全由环境来决定,否定遗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绝对性。9,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作()。 答 案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考 点:学习理论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

6、一观念,且仅是这个观念的一个特例或是先前学过的命题中的一个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并不扩充、限制或改变原有知识的内涵。相关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专家点拨知识的学习这一知识点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相关知识点有:知识的类型、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10,()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答 案A,教育规律 B,

7、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问题考 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11,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答 案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考 点:教学评价的概念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诊断性测验是针对某一单元而设计,为了调控教学方向的测验。12,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

8、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答 案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考 点:儿童身心发展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移除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正强化是指通过提供当事人所喜欢的事物或奖赏来增强行为或反应的过程。专家点拨强化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强化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正强化和负强化。考生可以简单记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同时,考生还要能够正确区分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与正强化一样,都是使行为的概率增加,而惩罚则是使行为的概率降低。1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

9、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 答 案A,方向 B,范围 C,方向和范围 D,纪律约束考 点:班级管理的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性,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14,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答 案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考 点: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

10、颜回的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15,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答 案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考 点:儿童身心发展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所以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特征进行。1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答 案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考 点:教学原则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

11、:根据题干,意指听说不如自己亲眼所见,凡事自己所亲历的才是可信的。在教学中反映了直观性的原则。17,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答 案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考 点:小学生心理辅导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为建立交谈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以及获得个体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的自我描述。18,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答 案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考 点:美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形成学

12、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这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专家点拨美育的概念、任务和小学美育的要求、实施途径是美育的相关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1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为()。 答 案A,课堂凝聚力 B,课堂管理 C,课堂控制 D,课堂气氛考 点: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好的课堂管理是实现学校整体效益的基础,它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20,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

13、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答 案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考 点: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排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的前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的这一区域;其他位置尤其是后面座位的学生则难于参与,并且更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四、简答题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考 点:小学教育的概述分 值:1 分正确答案:(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文字解析:点拨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其相关知识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述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将其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