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北段庙安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探究.pdf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104694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行山北段庙安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太行山北段庙安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行山北段庙安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行山北段庙安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探究.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 2 增干 地质 论评 GE OL O GI C AL R E V I E W 2 0 1 6年 1 1月 Vo 1 62 Su pp NO V 2 0 1 6 太行山北段庙安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及外围找矿探讨水 夏帅 牛树银 陈超 孙爱群 张福祥 赵亚娟 王敏 王雨豪 河北地质大学 石家庄 0 5 0 0 3 1 关键词 太行山北段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河北庙安铜多金属矿床地处太行山北段 属于 乌龙沟一上黄旗成矿带 本文总结了矿 区成矿地质 特征 分析 了成矿地质条件 并确定找矿标志 为 外 围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矿区内矿床主要 由矽 卡岩型铁铜矿床和热液脉型铅锌铜矿床两种类型

2、分别产于岩体与 高于庄组 白云岩接触带和北东 向 断裂中 燕山旋回花岗闪长岩为本次成矿热液 的主 要来源 1 区域地质特征 太行 山北段处于燕辽 E W 向构造岩浆岩带和大 兴安岭NE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接部位的南端 是中国 东部 N E N NE 向岩浆岩带和环太平洋岩浆岩带的 组成部分 研究区位于阜平幔枝构造北东端 区内 构造活动强烈 岩浆活动频繁 中生代燕 山期以来 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作用 使地幔上 隆及岩石 圈出现大幅度的减薄 华北克拉通发生破 坏 同时使呈 N NE 向通过本区的黄旗一乌龙沟深 断裂和紫荆关一灵 山断裂得 到继承和 发展 大河 南 王安镇 司格庄岩体沿上黄旗一

3、乌龙沟深断裂 侵入 该断裂是本区主要 的导岩导矿断裂 庙安铜 多金属矿床位于司格庄岩体东南缘接触带上 沿接 触带和北东向次级构造带 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带和 热液脉型矿化带 2 矿床地质特征 2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 区地层主要为太 古界阜平群变 质岩系和 中 元古界 白云岩地层 沿沟谷分布有第四系冲积物 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 共分四个岩性段 主要 分布工作区中西及东南广大 区域 为铜矿体的容矿 围岩 矿 区位于川里一支家庄 N NE 向大断裂 属 乌龙沟深大断裂的东支 的东盘 司格庄岩体的东 南边缘 受历次构造运动影响 区内断裂和褶皱构 造均较发育 褶皱构造 褶皱带宽千米左右 均由 高于庄组

4、1 4段地层组成 轴面向东南倾斜 两翼 产状不对称 南东翼平缓 一般为 1 0 2 9 北 西翼岩层突然陡变 倾角为 6 0 8 5 其轴线即 为褶皱带的东部界限 褶皱带与北西向断裂构造的 交汇处往往是金矿体的有利赋存部位 热液脉型铜 铅锌矿亦赋存于褶皱带的西部边缘 为区内重要控 矿褶皱带 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大致可分为北 西向 北北西向 北东向 北东东 向四组 图 1 其 中以区内 NE向断裂 以区内 F 1 为代表 为区域性 构造 延长大于 1 0 k m 破碎带宽 2 0 5 0 m 沿主结 构面发育 l 2 m糜棱岩 产状 1 1 0 Z6 5 属正 断层 该构造为控矿褶皱带的西界

5、其上盘控制了 热液脉型铜铅锌矿的产出 下盘在片麻岩中亦见到 了较好 的铜矿化线索 厚度 0 7 1 m 铜品位 0 3 3 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 N W 向断裂分布在矿区中东 部 是早期构造的继承和改造 沿早期辉绿岩脉上 下盘活动 属正断层 是区内主要金矿脉的控矿构 造 区内燕山旋回岩浆活动强烈 以第三期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 第四期为花 岗斑岩 脉和岩床 其 中 闪长岩 主体位于矿区外西南部 呈岩基产 出 在矿区西部 由于晚期岩体的侵入 呈不规则 的岩枝状产出 为矽卡岩型铜矿带的主要 注 本文为河北省 自然基金项目 河北省石湖金矿控矿因素及立体成矿模型的建立 编号 D2 0 1 5

6、 4 0 3 0 1 3 和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太 行山麻棚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编号 Z C 2 0 1 6 0 6 0 的成果 收稿日期 2 0 1 6 0 7 1 0 改回日期 2 0 1 6 0 8 2 0 1责任编辑 周健 D o i 1 0 1 6 5 0 9 j g e o r e v i e w 2 0 1 6 s 1 1 6 9 作者简介 夏帅 男 1 9 8 9年生 研究生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E ma i h 6 5 1 9 8 9 0 6 3 q q c o rn 34 9 地质论评 2 0 1 6年 6 2卷增刊 成矿母岩 脉岩的展布方向

7、以 NW 向 NNW 向 为主 分布于褶皱带中的脉岩上下盘 普遍伴有不 同程度的铜锌 金矿化现象 应引起重视 2 2 矿体及围岩蚀变特征 研究 区矿床类型可分为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 两种 热液脉型矿化带产于司格庄岩体南东侧外接 触带白云岩地层中 沿北东向断裂分布 含 3条矿 脉 矽卡岩型矿化带位于矿 区西部岩体与碳酸盐岩 地层接触带 在北段发现 2条矽卡岩型铜铁矿脉 深部矿化弱 热液脉型铜铅锌矿化带 分布于上 铺村北至庙安一线 目前控制矿带长 1 5 0 0 m 8线 以北矿化蚀变带较宽为 1 0 0 2 0 0 m 具强烈的矽卡 岩化 带 内发育 ml m2 m3三条矿脉 三者大 致平行产出

8、8 线 以南矽卡岩化带变窄 主要有 m3 脉发育 各矿脉赋存部位和矿化蚀变类型基本相 同 即均产出于 F l 断层上盘次级构造角砾岩带中 铜锌矿物多呈 团斑状 星散状和细脉状不均匀分 布 局部地段可富集成稠密浸染的块状铜锌矿脉 3条矿脉的北东端锌含量普遍较高 矿体厚度较大 向南则以铜矿化为主 矽卡岩型铜矿化带 位于 矿 区西部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 总体近南 北 走 向 北端 向东 偏转 呈 NE 向 矽 卡岩带长 2 0 0 0 m 宽 1 0 0 m左右 最宽 3 0 0 m 中南段两侧围 岩为闪长岩 北段为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中 北段普遍具强烈矽卡岩化 南段主要为大理岩化 通过工

9、程揭露 在 中北段的两侧发现了两条矽卡岩 型铜铁矿脉 热液脉型铜锌矿带的围岩蚀变 以矽卡 岩化为主 其中北段伴有强烈 的硅化和碳酸盐化 南段主要为大理岩化 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 矽卡 岩型硐锌矿 的围岩蚀变 以矽卡岩化 大理岩化为 主 次为绿泥石化 硅化和绢云母化等 3 成矿地质条件及外围找矿探讨 区 内长城系高于庄 组 白云岩 为矿 体的是主要 的赋矿 围岩 岩体侵位所造成的边缘断裂 岩体接 触带及 围岩 裂隙为矽卡岩型矿床 的形成提供 了良 好的空间 褶皱带的西部边缘的北东向断裂为热液 脉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沉淀场所 褶皱带与北 西向断裂构造 的交汇处和背斜轴附近为金的成矿 提供有利条件

10、司格庄杂岩体多期次侵入活动特别 是燕 山旋 回花 岗闪长岩的侵入活动 为本区成矿提 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矿源 庙安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属于王 安镇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 区内地层 构造 岩 浆岩 三位一体 其外围找矿方向有 深大断裂带 附近是有利成矿地带 尤其是多组构造交汇或次级 构造发育部位为最有利找矿地段 沿构造充填的脉 岩上下盘接触带附近 区内不 同类型岩体与碳酸盐 岩的接触 内外带 碳酸盐岩 中的绿泥石化 铁锰碳 酸盐化蚀变带亦是直接找矿标志 另外主岩体周围 的小岩株也是值得注意的有利地段 此外如涞源营 尔铜普查 区的白石 口 营尔 前湖海村北以及小河 一 浮 图峪一带与本矿床与

11、相似的成矿条件 应为 以 后外围找矿的重点方向 4 结论 中生代 以来 本 区进入地幔热柱多级演化阶 段 同时太平洋板块 向华北板块的俯冲 致使具有 长期性和继承性的 N NE向乌龙沟一 上黄旗深断裂发 生强烈活动 不仅使地壳深部硅酸盐岩浆侵入形成 司格庄杂岩体 而且沟通了地壳深部的含矿热液 使含矿物质沿构造薄弱部位 向地壳浅部运移 经过 多期次 的成矿作用 形成 了多成 因类型 的矿床组 合 在岩体与高于庄组 白云岩接触带附近 由于含矿 气水溶液进行交代作用形成 了矽卡岩型矿床 在北 东向构造 断裂 中含矿 流体贯入其 中形成 了热液脉 型铅锌铜矿床 矿床与司格庄杂岩体燕山旋回岩浆 活动第三

12、期的侵入活动时空关系密切 成矿时代与 此次活动时代相当 大约为晚侏罗系 早 白垩世 基 于本矿床特 点 其具有较好 的外 围和深部找矿潜 力 XI A S h u a i NI U S h u y i n CHEN Ch a o S UN Ai q u n Z HAN G F u x i a n g Z HAO Y a j u a n WANG Mi n W ANG Yuh ao The M e t a l l o ge n i c Ge ol o g i c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Pe r i phe r y Pr o s pe c t i ng Di s c u s s i o n s o f Mi a o a n Co p p e r p o l y me t a l l i c Or e De p o s i t s i n t h e No r t h e r n T a i h a n g M o u n t a i n s K e y wo r ds The no r t h o f Ta i ha ng M o unt ai n G e o l og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r o s pe c t i n g i ndi c a t or s 3 5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