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理论综述.pdf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104687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理论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理论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理论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理论综述.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用天车起 吊驱动单元上的电机悬挂横梁 通 过长吊杆与转 向架构架连接 4 将一系悬挂装置 中的轴箱拉杆连接轴 箱体与构架 安装轴箱起吊装置后 转 向架落成 4 结 束语 通 过对 Z E D I 6 0 C o型转 向架组装 工艺进行 分析 以及针对上述工艺难点所采取的措施 有效地保证 了转 向架的设计性能要求 该转向 架的研制将为我国在大功率客运电力机车转向 架制造工艺 质量控制方面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国胜 李正光等 H X D I D型大功率交 流传动快速客运机车转向架研制 电力机车与 Ac a d e m ic 学术 城轨车辆 2 0 1 4 年第 3期 2 H x D l D型

2、 电力机车转 向架检修手册 南 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2 0 1 4年 4月 3 严隽耄 成建民 车辆工程 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 9 9 2 4 刘霞 转 K 4 型转 向架组装工艺分析 铁 道机车车辆 2 0 0 4年 6月 第 2 4卷第 3期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理论综述 4 0 0 0 7 4重庆交通大学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重庆 一 邓涛 黄希光 卢任之 李小静 李亚南 摘 要 为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控制性能 能量管理策略一直受到很高的重视 阐述 S OC自适应的 A E C MS的优势 旨在为我国混合动力 引言 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能量源交通工具 混合 动力汽车

3、的性能与其采用的能量管理策略密切 相关 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能的前提下 能量管 理策略实现在发动机 电机之间合理 的转矩分 配 以获得整 车最大 的燃油经济性能 最低的 排放以及平稳的驾驶性能 1 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概念 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在特 定工作条件 下 可 以从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能量存储器 能 量源或能量转化器 中获取驱动能量的汽车 并 可 以附加充电的设各 2 控制理论和最优化原理 2 1 逻辑门限值控制 控制过程由逻辑门限 值确定 结构原理上较 易实现 并且对系统给 的非线性控制很有效 2 2 动态自适应控制 动态 自适应控制是针 对对象特性的变化 漂移和环境干扰对系统的 影响

4、提 出 通过在线辨识使这种影响逐渐降低 以致消除 2 3 逻辑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可以利用语言 信息却不需要精确 的数学模型 从而可 以实现 对不确定性系统较好的控制 2 4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器是将神 经 网络作为控制器 实现对不确定系统或未知 系统进行控制 使控制系统达到所要求的动态 静态特性 3 四种能量管理策略分析与介绍 3 1 优化发动机工作的控制策略 低速和低 负荷 区域会导致工作 效率的下降 优化发动机 工作区间成为了能量管理的重要课题 3 2 优化 系统效率的控制策略 基于模糊 规则控制优化方法 该控制策略 考虑发动机 电池组充放 电效率 电机效率等多个参数 以 系统效率

5、整体最佳为控制 目标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最优控制理论和优化算法 着重 向提出方案 3 3 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控制策略 通过将电 动机 的瞬时有效等效转化为发动机油耗 得到 等效燃油消耗图 以瞬时油耗最小为控制 目标 动态分配发动机和 电动机转矩 3 4 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瞬时油耗的最小值 之和不是全过程最小 全局优化模式才是真正 意义上 的最优化 通过大量的计算实现整个循 环工况 或短时期 内的全局优化转矩 分配原 则 4 各种能量管理策略算法的分析 4 1 动态对话 将全过程分为若干个互相 联系的 k 个阶段 求出每个阶段的最小值 以 得到最小的目标函数值 4 2 随机动态规划 将驾驶员需求

6、功率模 拟为一个离散的随机动态过程 并建立相应的 马尔可夫模型 在此基础上采用策略迭代的算 法对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优化 4 3 最小值原理 P M P 庞特里亚金 控制 策 略给 出了一系列必要 的瞬时优化条件 全局 最优解必须满足所有的条件 4 4 等效燃油最小 考虑 电池在充放电过 程 中油耗 借助等效因子将电动机的能量消耗 等效为发动机的油耗 实时控制 5 先进 A E C N S算法分类介绍 5 1 行驶 工况预测的自适应 根据行驶条 件预测 周期性更新控制参数 确定最优等效 因子 同时 S O C保持恒定 5 2 驾驶模式识别的 A E C M S算法 周期性 识别代表性驾驶模式对应

7、一个预设定好的等效 因子 离线计算的预计算值 5 3 S 0 C反馈的自适应算法 基于 S O C反馈 自适应算法 提 出了一个简单比例控制器 提 出了基于 P I 控制器的自适应规则 提出了离散 化自适应规则 5 4自适应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的原理图 5 1 A E C M S基本原理 F i g 5 1 T h 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l e di a g r a m o f A E C M S 根据行驶工况的预测 驾驶模式识别 以 及 S O C的反馈 自适应调整等效因子值 达到 实时最优控制 6 结论 能量管理策略 应 该满足实时控制的基础 上 应 用优化算法 减

8、少计算机的负荷 从而 更加适合于实车 控制 策略所针对的对象和环 境有不确定性 研究对 象越来越复杂 以及无 人驾驶技术 使控制理论对智能化提出更高的 要求 未来智能化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难点 自 适应结合神经 网络控制 加入学习能力 调整 等效因子值 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能量管理策略 可以结合整车的控制 考虑燃油经济性的同时 兼顾排放性和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能等多个指 标 参考文献 1 王积伟 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 M 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 2 张洪钺 王青 最优 控制理论与应用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5 3 杨亚联 蒲斌 胡晓松 叶盼 I s g型 速度耦合混合动力

9、系统全局最优控制方法 J 重庆大学学报 2 0 1 3 3 6 0 9 7 1 7 7 1 4j Ji n m i n g L i u H u ei P e n g C o n t r o l O p ti mi z a t i o n f o r a P o w e r S p1 i t H y b ri d V e h i c l e J P r o c e e d i r l g S 0 f t h e 2 0 0 6 中国机械 M a c h in e C h in a 严 量 豳 一 r 一 r k Jc l U1 C l I l l 学术 A m e r i c a n C o n

10、t r o l C O n f e re n c e 2 0 0 6 4 6 6 4 7 1 5 l o r e n z o S e r r a o S i m o n a 0 n u r i G i o r g i o Ri z z o n i E c m s a s a R e al i z a t i o n o f P o n t r y a gj n s Mi n i m u m P r i n c i pl e f o r H e y C o n t r o l J 2 0 0 9 3 9 6 4 3 9 6 9 酸轧机组活套跑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0 5 6 0 1 5 邯郸钢铁集

11、团公司生产制造部 河北邯郸 一 冯凯 摘 要 酸轧机组卧式入口活套带钢跑偏问题涉及到转向辊凸度 活套门角度 活套充套速度以及板带板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邯钢 2 1 8 0 酸轧机 组入口活套存在跑偏问题 影响生产正常开展 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 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 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 引 言 活套装置主要作用是储存足够的带钢 使 机组头部 尾部段在进行某种工序时 机组 中 部段的带钢仍能连续运行 酸轧机组的入 口 活套是衔接焊机和酸洗槽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 到保证酸洗工艺段连续生产 的作用 邯钢 2 1 8 0 酸轧生产线的入 口活套为卧式活套 其主要优 点为垂直高度低 带钢转 向辊少 带钢张力容

12、易保持恒定 全长 1 6 0 m 共四层带钢 自投 产以来发生过 多次带钢 在活套 内跑偏导致的板 带边部刮伤的事故 该类事故发生后 处理时 间长 且造成大量的废品 因此有效地避免活 套内的带钢的跑偏 对 于酸轧机组的稳定运行 具有积极意义 1 活套内带钢跑偏的原因分析 1 1 带钢的跑偏主要发生在活套车转向辊和 活套门门辊处 带钢跑偏主要发生在活套转向辊处 通过 分析带钢在转 向辊上的受力状态 可知转 向辊 的凸度值对板带的跑偏控制有直接影响 怍 业线 中 l转向辊处带钢受 力 如图 1所示 是一凸度为 5 m m的辊子 板 带与辊面接触 由板带与辊 子接触处的相对速 度分析 可得出两边都有

13、一分力 F 方向指向轧 制中心线 具有预防板带跑偏的功能 且 凸度 值越大 则得到的分力F 也越大 因此加大凸 度值 可以有效控制板带的跑偏 活套门处也是板带跑偏主要发生处 活套 门辊角度调整不当将引起带钢的跑偏 如图 2当两个活套门辊 的角度调整方式如 1 4 M a c h in e C h in a中国机械 上图这样布置时 两侧 门辊对板带都会产生一 个 向着轧制 中心线的分力 由相对速度 V 产生 可起到纠偏的作用 避免带钢的跑偏 如果两侧活套门调整不当 将造成板带的跑偏 2 门辊处科 对 速度 分解 图 1 2带钢速度过快使带钢不稳定加重了带钢 的跑偏 通过以往板带跑偏事故的总结 带

14、钢跑偏 挂带边主要发生在活套充套的过程 中 因为充 套时 板带 的运行速度很快 增加 了带钢的不 稳 定性 一旦有会导致带钢 跑偏的因素存在 会加快带钢的跑偏 在轧制薄带钢时 如板形 不好时 如果活套 门辊调整角度和转向辊 凸度 不理想时 更易发生跑偏 因此必须有效地降 低活套冲套时带钢的运行速度 2 解决活套带钢跑偏的措施 2 1增加活套车上转向辊的凸度值 将活套车上两个转 向辊的辊凸度由 2 5增 大为 5 0 增大转向辊对板带的纠偏能力 防止 带钢在转向辊处跑偏 根据转向辊的磨损情况 定出活套车上转向辊的更换周期为 1 年 改为 3转向辊 噬谰犬 2 2规范活套门辊调整 每对活套门保证有

15、 合适的夹角 规范活套摆动 门的调整 保证相关装配 安装精度 1 调整摆动门滑槽 与连杆滑块的间 隙到 0 1 m m 可通过垫垫 片调 整 间隙过大 在 门开始动作的瞬间会有较大 的冲击 在带钢 运 行的过程中 门受到带钢的作用力 若间隙 过 大 会 引起 门晃 动 可 能导致 带钢 跑偏 门辊端 部晃动 的幅度与 滑块间 隙的关系 为 2 2 1 0 4 6 0 4 8 约为 5倍 现场测得滑块间隙 有达 0 8 m m 将会引起门辊晃动幅度达 4 m m 2 调整门辊的位置 两支门辊应往迎着带钢运行 的方向凸出 各层带钢运行的方向不一样 所以 各层门辊 中间凸出的方 向也应不一样 三层

16、门 辊交 错 2 3 在保证生产节奏的前提下 优化冲套 速度 经 过分 析 制 定 了一种让 活套 在每一 瞬 时都按照不影响产线生产节奏的最低速度进行 充套的方法 其充套速度每一瞬时都根据现场 实际参数计算得到 随着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实 时进行变化 设酸洗工艺段的速度为 v酸 m m i n 每一瞬时活套 内储存的套量值为 x 设定最大套量值为 Y 入 口活套的储存能 力为 C m 每一瞬时进行充套的钢卷 未充入 活套的剩余的带钢长度为 1 m 则每一瞬时 合理的充套速度为 v充 m m i n 推导出一函数 v f v x y 1 根据该函数编制程序并投入使用 计算 出 每一瞬时的合适 的带钢运行速度 赋予系统 来控制带钢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