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04568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本课特点分析: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冀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美国作家格拉迪贝尔的作品。此文是一篇随笔.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首先站在我的独特视觉,回忆了自己八岁时在一个春天夜晚,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坐在门廊石阶上感受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对生命这种神秘东西的独特体验,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成人的视觉,诠释了一个孩童看到的生命之形,听到的生命之音,触到的生命之感.文章以“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引题,可谓是巧妙到了极处。在行文上,此语使下文出来得水到渠成,无修饰造作之感。在感知上,此语一处,读者不免进入了记忆中自己那段最美好的时刻,进而进入作者营造的感情氛围。同时,也引起

2、人们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者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因此在好奇心引导下,在恰如其分的环境中,文章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作者认为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在母子相偎无语时的宁静中体味那“不那么宁静”的生命。本文行文流畅,意境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其叙事简单,文字质朴,语言轻快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情怀并能使人有所感悟。此文作为略读课目,其旨应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二教师学生特点分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收获更大的效益。对于学生来说,对课文理解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以及对文字独特的理解。应放手让

3、孩子自己去学习,去体悟,多给学生朗读、思考、发表自己见解感受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生活条件的优越,很多孩子对亲情的体验不是很深刻,把家长对自己的关心看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学生情感的激发出来,让他们用心灵去感悟,作者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三目标设置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2).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2.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万籁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2).学习运用抓重点词句,体

4、会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的学习方法;并且写上批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蕴含的意思.五、教具使用:彩色粉笔、图片.录音机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和画面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自主感悟的境界。同学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在享受幸福和温馨的时刻。来源:学|科|网Z|X|X|K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美国作家回忆了自己八岁时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坐在门廊世界上感受

5、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的独特体验。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格拉迪.贝尔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板书课题)(二)、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指名轮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三)、回忆方法,自学课文回忆我们学习前两篇课文的方法:1.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的学习方法。3.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说一说文中“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相关词句,读一读,了解文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6、想一想,作者都感受到了谁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7、文中所描写的作者的感受,哪些是“我”当时的体会,哪些是

6、“我”后来的认识?(四)、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找出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感受。2.小组同学交流。(五)、全班交流,领悟情感。1.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板书:“我”、动物、植物2.“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1)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母亲一只手拉着我挨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理解。(结合文字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深刻感受那种温馨的场景,动人的画面。)2)、小结:这是多么温馨的母子相依图呀!(板书:母子相依),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那种幸福、美好的感觉,可千万别打破这宁静的画面呀!3.“我”联想到

7、的动物、植物。1)、师:小格拉斯?贝尔沐浴着月光,偎依在母亲怀抱里,感受着乡村月夜的宁静,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呀!那么,那些动物、植物们呢?(指生读文中描写动物、植物的文字)来源:Z+xx+k.Com2)、交流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在学生交流中指导体会读书。来源:学。科。网Z。X。X。K在这种宁静的气氛中,却依然蕴含着一种生机,从文中“奔跳”“欢笑”“悄悄生长”可以看出小动物们的活跃,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等也都显示了生命的成长。(出示小动物们的活跃,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的生长的动态画面来感受生命的律动。)“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你看见的将是一个个

8、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它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可出示这些植物花谢结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过大自然的抚爱,不断的成长壮大,这是自然的奇迹,是自然孕育了世间这么多可爱的生命!)3)、师:这是多么热闹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呀!同学们,文字是有声音的,它在告诉我们,动物在奔跳、欢笑(板书:奔跳、欢笑),植物在萌发、生长(板书:萌发、生长),你怎样把这种声音通过你的朗读来传递出来呢?(指生朗读)4.“我”解释的生命。(1)、教师通过过渡语言,引导学生接读第六自然段

9、。(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小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星星雪松被迷住了小鸟啼鸣说不出的高兴母亲的手臂安全、舒坦(这一幅幅画面讲述着一个共同的结果: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小结:当你发现生命力在涌动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这无边无际的宁静,这迷人的夜晚,这美好的感情使八岁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无语时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体味到那“不那么宁静”的生命,因此八岁的那个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谁也没有说话”时间就成了作者

10、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六)、回顾全文,拓展写作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配乐诵读课文。2、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3、师: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往往是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组成的,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从生活的细节中感悟生活。其实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发现生命力涌动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那么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值得回味?预设:有的谈到生病时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有的谈到写作业时奶奶为他轻轻关上房门;有的回想起生日那天和家人一起吹蜡烛师:其实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你感受到了吗?它又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呢?请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七)随堂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恰

11、当的词.( ) 的目光( ) 的躺者( ) 的清香( ) 的走来( ) 的生长( ) 的举起2.根据意思写词语.(1).手脚动作很轻,尽量少发出声响. ( )(2).指遭受狂风大雨的袭击.也比喻遭受磨难.挫折或遇到危险. ( )(3).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4).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儿声音. ( )(5).没有边际.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在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 ),也( ),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_( ),( ),( )。这句话说明( )。(2).文中“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12、指的是( )。4.体会句中“既也”的用法,照样子写一句话。生命这美好的东西,既摸不着,也看不见._5.选词填空。僻静宁静幽静安静(1)啊,在这无边无际的()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2)请你们不要在病房里大声喧哗,病人需要()。(3)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的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4)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的地方。板书设计生开篇点题: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命中“我”:母子相依最美美好回忆:动物:奔跳欢笑好的植物:萌发生长时刻总结全文:发现生命涌动,找到最美好的时刻九、课后反思: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3、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过程和方法”成为三维目标之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学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用。所以这节课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注意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从而引出课后的问题“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统领全文,同时,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再次阅读课文,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母亲一只手拉着我挨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同时,也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理解。结合文字指导学生看图来理解,深刻感受那种温馨的场景,动人的画面。在这种宁静的气氛中,却依然蕴含着一种生机,从文中“奔跳”“欢笑”“悄悄生长”可以看出小动物们的活跃,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等也都显示了生命的成长,应该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相关的词句来理解,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最后提示文章的中心,同时,指导学生发表对课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