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103224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园地六 课题语文园地六课型练习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

2、入(10 )分钟一、学习“交流平台”。1.出示问题: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1)【出示课件2】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

3、威王。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出示课件2】田忌赛马田忌:下上中 胜利齐威王:上中下教师小结: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賽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得整体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2)【出示课件4】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

4、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学习跳水时,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当时,横木上的孩子已经心惊胆战了,如果要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一紧张,很可能就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结合船

5、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引导学生借助学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新课教学(30)分钟二、学习“词句段运用”。(一)读一读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5】 吾盾之坚 坚固 问其故 缘故道旁李 道路 弗能应 答应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

6、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2.练一练,学运用。(1)【出示课件6】 誉之曰: 吾矛之利: 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7】誉之曰 赞誉 吾矛之利 锋利年九岁 年龄 当极明邪 明亮失汲道 失掉 揠苗助长 禾苗狐假虎威 假借 至之市 集市(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你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8】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7、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出示课件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2.练一练,学运用。(1)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8、?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10】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看来这次考试成绩又要垫底了。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我带来生日礼物。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走到客厅窗前,望着回家的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跑到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三)学习修改作文。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

9、学的意见。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

10、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老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再如,“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

11、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叶老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再如,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叶老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将“像”写成“象”,叶老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

12、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这句话末尾不能用叹号,叶老把它改为句号。“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我得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叶老八局还改为逗号。叶老去掉了“扑腾扑腾”中间的标点。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三、学习“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1】豆蔻年华:指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 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

13、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1)豆冠年华豆蔻,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 诗

14、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2)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3)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4)而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孔子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5)不惑不惑:40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