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031571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考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和三大理论的关系,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二、内容及比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

3、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5、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中国特色社

6、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鉴本内容。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亚。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

8、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口3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三、题型及分值比例简答题:50% 分析题:50%考试科目241法语(二外)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紧扣大学法语教学大纲,测试学生对法语基础语法、词汇等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运用法语基础知识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语法方面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法语语言体系中主要的词法和句法,词汇方面要求学生具备28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量。二、内容1语法结构和词汇主要测试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能

9、力。命题参照大纲要求,范围涉及名词、形容词的性数变化,动词、代词、冠词的正确使用等;词汇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熟知一些固定搭配,能区别近义词,同音词和形近词。2用动词的适当时态、语态形式填空时态、语态是大学法语二外教学的重点、难点。该题考查学生对其熟练程度,范围涉及大学法语二外课本中学到的所有重要时态和语态,要求时态语态正确选择,动词变位拼写规范,过去分词恰当配合。3阅读理解 该题考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阅读了解材料的主旨大意,是否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取信息,是否能理解文章的细节以及是否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与推理的能力。文章的语言难度适中,题材多样,词汇量适中,文章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理解。4介词填

10、空要求学生在理解语境、语义的基础上,填写适当的介词。5. 法译汉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法语基础知识,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翻译一篇250字以内的法语短文。要求理解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6.汉译法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法语词汇、语法知识,翻译汉语短句。要求译句达意、语法正确、拼写规范三、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45分)填空题(20分)翻译题(35分)考试科目242德语(二外)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紧扣英语专业学生德语二外教学大纲,重点考查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德语基本的词法和句法以及初步的翻译能力。按照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24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其中1400个单

11、词要求复式掌握。语法方面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词法和句法,并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二、内容及比例1.词汇和结构重点测试考生对所学词汇与结构的运用能力。考试范围涉及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变格形式和各格的基本用法;常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以及常用介词的主要用法;了解词形、词义、语义、常用的搭配、同义词、反义词的区别与辨认等。2.语法基础重点测试考生运用德语基本语法的综合能力。范围涉及动词直陈式主动态和被动态的五种时态及其基本用法;第一、第二虚拟式的形式及其基本用法;简单句、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的结构和成分;不定式和分词的基本用法等。3阅读理解重点测试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12、。要求考生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题思想;了解所读材料的事实和主要细节;能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既能理解个别单句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以及能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阅读部分包含两到三篇短文。阅读材料的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生活及科普知识等内容,考生在阅读后回答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判断正确与否。4.综合语言应用(包括汉译德、德译汉)重点测试考生德语的综合技能和知识,涉及到阅读理解、词汇量、逻辑思维以及汉语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包括德译汉,要求考生能把难度略低于所学课文的德语短文,段落,句子译成汉语,理解正确,通顺、译文达

13、意。汉译德,主要考核考生综合应用所学基本语法知识的德译汉的翻译能力。三、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35分)填空题(10分)阅读理解(选择题或判断题)(20分)翻译题(句子或段落翻译)(35分)考试科目243日语(二外)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及中级上中出现的词汇(约3000个)和主要语法知识,具备运用这些词汇和语法进行综合阅读理解和翻译的能力。二、内容1文字与词汇考查考生在日语词语的读音、书写、意义、应用等方面的实际能力。2日语基础语法知识内容包括:用言活用形及时、体、态的用法;各类助词、助动词及补助动词的用法;形式名词、形式用

14、言的用法;常用副词及接续词的用法;常用敬语的用法;各种句型及惯用型的用法。3日语知识综合运用1)文章阅读理解把握主旨和大意;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领会材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翻译(日译汉、汉译日)日译汉: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日语知识正确理解日语原文段落,并用汉语正确表述原文内容的能力。汉译日: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日语词汇和句型正确表达汉语句子的能力。三、题型及分值比例1单项选择题(50分)2填空(包括助词填空、用言适当形式填空、完成句子等)(10分)3翻译题(30分)4、阅读理解(10分)考试科目244英语(二外仅日语方向)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本大纲参照日语专业本科生英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制定。要求考生英语综合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英语词汇量达到4000-4500单词以上,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翻译、写作、阅读理解能力。二、内容1阅读理解阅读方面,要求考生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2. 语法基础语法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主谓一致关系、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句型、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