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03148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再见了 亲人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

2、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

3、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前准备:查找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单元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2.展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 (师朗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妄想以朝鲜为跳板,先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达到

4、他控制整个亚洲的野心。为了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经历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我们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分别的这一天的情景3.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结合课文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走近文本,自主感悟生:感受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提到

5、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及时把他们的观点进行提炼。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师:恩,你找到了志愿军战士直接请求朝鲜人民的话。除了这一个自然段里,还有哪几个自然段也能找到这样直接请求的句子? 小金花,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 大婶(以上三个句子出现的顺序可随学生实际感悟进行变换。)2.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师:这是你从志愿军战士回忆的事例中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还有同学找到类似的句子么?为了救侦查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为了让我们吃上野菜,最终受伤成了残疾人。 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师:你找到的是志愿军战士们那么强烈的情感!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

6、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4.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师:你找到了这些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们心中的呼唤!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一份情感读出来么?指名让学生读,不作深入要求。三、创设情境,深入研读1.师:如此深情,难怪在分离的今天,会有这么多的朝鲜人民来与志愿军战士们送别!而在送别的人群当中,你可曾看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她紧紧拉着亲人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志愿军战士怎么劝她都不肯听,你来劝劝这位老大娘吧?生: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送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

7、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2.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让大娘如此不忍呢?冒着炮火送打糕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从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好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为救伤员牺牲了唯一的小孙孙唯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怪志愿军战士在最后要说: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如果你就是那名被大娘救下的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

8、,你又该怎样用这句话表达你的感激! 让我们代表所有的志愿军战士,再和大娘说上一声(示意读课题):再见了,亲人!备注: 教学过程中相机理解以下词语: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年糕相似。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斗。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了解结构师:上节课我们在学习中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老大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送行的亲人们。课文在来的亲人中还选了哪些人来写呢?

9、生:小金花、大婶读读描写小金花、大婶部分。想想在劝大婶和小金花的时候和劝大娘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1.一开始直抒胸臆2.回忆感人往事3.反问抒发心中情感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是啊,那就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用你的朗读劝住这些亲人呢?相机指导: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对比句子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感受反问句的强烈情感同学互相练读师生互相练读教师范读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1.可亲

10、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2.交流: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3配乐,课件缓缓出示课外资料: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四、激发情感,层递朗读结尾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列车就要开动了,这么多的亲人,怎么能一一话别呢?望

11、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列车徐徐启动,缓缓驶出车站,朝鲜人民舞动鲜花,追着列车奔跑!志愿军战士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断地挥动着手臂,他们又一次深情地呼唤-列车越去越远,终于消失在铁路的尽头。虽然看不见志愿军了,但朝鲜的亲人仍然站在那儿,静静地站着,任的热泪流淌,虽然看不到朝鲜亲人了,但志愿军战士仍在不停挥动手臂,再一次呼唤四、实践运用,内化提升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想起哪些感人的往事呢?选择素材,模仿课文前三自然段写一段话,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图片素材提供:a.文中提到的二次战役b.被俘后英勇不屈的侦查员老王c.以胸膛挡机枪眼的黄继光d.为救孩子牺牲自己的罗盛教e.烈火焚身仍旧严守纪律的邱少云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直抒胸臆不是亲人 小金花 胜似亲人 回忆往事 大嫂 反问抒情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