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报告 分专业 模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2103120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分析报告 分专业 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卷分析报告 分专业 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卷分析报告 分专业 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分析报告 分专业 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分析报告 分专业 模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师范软件学院(成绩)分析报告单(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系(院):章) 专业: 年级:2005 层次:本科任课教师王耀辉教师编号0000540最后学历本科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课程代码01411600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试题来源试题库命题( ) 任课教师自命题() 集体命题( )校内非任课教师命题( ) 外校教师命题( )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737289.55075.95100,90(90,80(80,70(70,6060分以下03024144一、原始成绩分布情况分析文学院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班应考人数73人,实际参考人数72

2、人,平均分为75.95。从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最高分89.5分,最低分50分;80-90段30人,7080段24人,这两段学生最多;60-70段14人,90分以上的没有,60分以下的4人。从总体看来,该班成绩分布合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点、典型性错误的分析(一)试题内容分析1.试题题型多样,题量合适试题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 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论述题重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理

3、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分析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语言分析和应用能力。2.试题难度适中本次考试依照考试大纲出题,既有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记忆考查的题目,又有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的题目。试题的难度适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容易的占20%,较易的占30%,难度适中的占20%,较难的占30%。试题充分注意到语言学基本知识和语言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注意到适宜学生水平的发挥。例如义素分析、歧义结构分析等题目,可以考出各种程度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拉开成绩档次。3.试题题目设计较科学合理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上是:识记占30%,理解占30%,应用占40%。命题覆盖各章,既全面考核,又突出

4、重点。各章题量所占比例是: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占20%,语音占15%,汉字占5%,词汇占15%,语法占25%,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接触占20%。试题设计合理,表述清晰规范,语言简洁明了,考查问题明确;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准确、具体。总的来说,符合试题设计的要求,没有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错误;同时为了配合学生的考研,注重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如用国际音标拼写古诗,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由此可见,本套试题基本达到了要求的信度、效度,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二)典型性错误分析从答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客观题的答卷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填空题、

5、名词解释这两种题型上得分较高,总体得分率应该在80以上,显示了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在这两道题上得分不高,例如填空题10分,有个别学生仅得1分;名词解释15分,个别学生仅得6分。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教师平时课堂上补充的内容如“语义场”、“自源文字”等等不够重视,不记笔记,所以失分较多。选择题、判断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这两题的失分率在20以下,说明学生对于给出答案然后进行选择或判断还是有较强能力的。分析题,部分学生只记住了干巴的要点,而不能通过恰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也有的学生虽然举例,但对例子不作分析,这些都说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都有欠缺。

6、还有少部分学生语言文字不够规范:不通顺的语句屡有出现,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如“语义”写成“语意”,“家具”写成“家俱”等等。论述题,学生答题情况也是参差不齐,例如“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的两种根本关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不少学生仅仅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了解释,罗列了一些和内容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例子,并没有结合语言各要素作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分析问题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三、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教学中要进一步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能准确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及其

7、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2.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应着力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与训练。首先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等,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学生利用语言理论阐释语言事实的能力,并且通过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3.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配合学生考研及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更新内容;及时向学生推荐参考文献,引导和提醒学生注意课外阅读学习,注意研究性学习,逐渐培养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促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以及日后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卷教师(或任课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任课教师所在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