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03105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6课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课题 26. 清平乐 村居单元 7学科语文年级 五学习目标1. 会写本课3个生字。 2.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3.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幸福、和谐的乡村生活一直是诗人喜欢的题材,流淌在文人墨客笔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清平乐 村居(播放视频) 2.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词”兴起于唐,兴盛于宋,“词”又称长短句,一般

2、分上阕和下阙,“词”有固定的名称,叫“词牌”,“渔歌子”“浣溪沙”“清平乐”等都是词牌。清平乐不是题目,而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3.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诗人(图片、文字欣赏) 欣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讲授新课一 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羽翁、助锄、连莲。(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

3、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zu mi ch bo来源:Zxxk.Com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 lin wng lng yn莲蓬 老翁 鸡笼 茅檐教师领读 2、 精读领悟1.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2.请你画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 感受意境,体会情感。(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它们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2)你能描绘这句话中的美

4、景吗?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溪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3)说一说“吴音、相媚好、翁媪”的含义?吴音:吴地的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指老年的夫妻。(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听来十分温柔美好,那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不知是谁家的双亲父老。说明这对老年人生活温馨、精神愉快,让人感到无限温情充溢胸中。(5)这对“白发翁媪”会谈论什么呢?女:“如今生活多美好,三个儿子懂事、孝敬我们,咱们这一生,过得也充实了啊。”男:“是啊,这三个孩子也争气,让我省心啊。”(6)诗人在农村还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喜”不仅仅是喜欢,还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9)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词中第三、四句中人物的活动吗?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10)诗人为什么这样构思?诗人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

6、活气息。(11)这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小儿子,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它,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1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让人感到多么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13)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形态的情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安宁、悠闲、恬静、幸福平淡的农村生活的向往。4.课外拓展

7、(1)请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茅屋旁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 大儿子正在小溪边东边的豆田里辛勤的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二儿子也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的编织着鸡笼。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趴在小溪边上,一边调皮地逗着小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农村的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村居 高 鼎男女生比赛朗读茅舍、小溪、青草翁

8、,指年老的男子。媪,指年老的妇女。调皮,是爱称,并无贬义。来源:学。科。网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可以减轻学生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记新的生字。通过课件,检查生字的读音。来源:Z.xx.k.Com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让学生画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凑,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整体上感知这首词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句子,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让学生发挥想象,理解对老年人生活的安逸。理解词中下片的内容。通过对“喜”“卧”的理解,感悟小儿子的顽皮。招人喜爱。来源:学科网理解词中人物的活动。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理解作者

9、所要表达的方法。给学生一次写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巩固提升1.我会写词语锄(锄草)莲(莲蓬) 翁(老翁) 铡(铡刀) 涟(涟漪) 瓮(瓮中) 2.读一读低下 吴音 鸡笼 莲蓬 翁媪 茅檐让学生对生字、词语进行熟练掌握。课堂小结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唐诗、来源:学科网宋词、元曲,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哪些教育。作业布置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完成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板书 清平乐 村居茅屋 溪上 青草 幸福、快乐锄豆 织鸡笼 剥莲蓬让学生简单明了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反思清平乐 村居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词中的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整首诗词的意境。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引导学生想象此句的画面,感受田园的风光。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语言概括诗词的大意,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意境,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