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21025181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高亢的西北腔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 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3、 通过欣赏学习以上歌曲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 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了解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旋律特点,音乐情绪。2、 通过运用地理的知识,了解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从而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初步了解西北民歌的特征。3、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认识民歌和尊重民歌手。三、教学难点:1、 用基本的音乐要素(节奏,旋律,情绪,风格)去分析西北民歌,并

2、能理解认识到西北民歌中的内容对我们研究祖国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学,地理环境有重要的帮助。四、教学过程:A. 音乐专业知识l 中国民歌的相关知识: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最恶势力的厌恶和憎恨,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1)口头创作,不由某人谱曲,而是普通老百姓集体的智慧结晶。人们凭个人记忆,口传心授,依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经历情感而进行加工和修改,从而体现出民歌的创作具有即兴性。同一首民歌,不同的民歌手唱就会有不同的音乐情绪风格。(2)地域性(横向)。同一首民歌在不同的地方流传,音乐形态就会不一样。比如茉莉花这首民歌,不仅在江南地区(江浙一带)流行,在北方(河北民歌)也

3、有相同题材的茉莉花,但在音乐风格上完全不一样。南方民歌多用五声调式,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北方民歌多用七声调式。因此民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3)年代性(纵向)。同一首民歌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以及音乐创作手法的不断更新,它的感情色彩、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l “花儿”: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堪称为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口头文学就是口传心授的文学。

4、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它和其他地区的山歌、民歌、情歌一样,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花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花儿会”上对歌赛歌,人山人海,从各地赶来的“唱家”、“歌把式”即兴编唱,歌声此起彼伏,动人心弦,昼夜不息。歌声、笑声、掌声、喝彩

5、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在青海民歌里流传最广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花儿与少年。l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亦称“顺天游”、“小曲子”。信天游的旋律有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两句的关系有延续发展的,也有变化重复的。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B. 作品分析:1、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青海民歌)。l 从歌词看,上句采用“2+2+3”的七言奇数,比如“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把歌词分为两段,第一段是描写西北地区的景色(苍茫辽阔,气度恢弘的

6、高原景象)。第二段则是抒情,表面上看似乎是男子为摘不到牡丹花(美好的事物)感到惋惜。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告诉我们对待美好的事物要勇于追求。l 从音乐旋律上看,是高亢开阔,自由舒缓的,这是西北民歌的特点,跟其发源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有关。2、 刨洋芋洋芋指马铃薯(山西民歌)。旋律有四个短句构成。“洋”表示从外国传入。这是首借景抒情的歌。首先描绘了刨洋芋的过程,再表现收获的喜悦心情。3、 脚夫调l (陕北民歌“信天游”代表曲目。)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l 一个旋律多段歌词。其结构比较严谨规整,接着均匀固定,旋律平和舒展。主要表现脚夫为生活所迫,常年干着牲口在黄土高原

7、上行走,饱受漫天黄土的摧残和内心的寂寞无助,以及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幽怨、愤懑。因此,借歌抒怀,消愁解闷,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C. 音乐片段欣赏1、 走西口:讲述受到三年旱灾的西北人民,为了讨生活养家糊口,到河套地区做小生意,一路上是戈壁滩,没有邮局,也没有手机,很有可能好几年都没办法和家里人联系,如果生病可能就会一去不复返了。2、 上去高山望平川:简介视频内容。3、 脚夫调: 视频一:陕北农民原生态唱法。视频二:快乐男声比赛中,90后参赛选手“崔峰铭”的片段。音频资料:内蒙古民歌:银杯、浙江民歌:采茶舞曲、陕北民歌:赶牲灵彭丽媛五、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让同学们了解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经济较我们生活的地区落后,生存条件艰苦。这样一个环境下养育出来的人民热情,粗犷,豪放,淳朴。所表现的出来的音乐音调高亢,悠长,嘹亮。民间歌手在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和歌唱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并运用民间最富生命力的演唱技巧去表现个却的艺术内容。六、教学反思:1 有关音乐的知识点,“假声”和西北民歌的音乐要素讲完整了,中间连接的地方不够连贯。2 有关这些民歌作品的音乐情感应该在说的简明扼要一点。3 时间没有掌控好,语速过快,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