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102247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书评,城市规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学作业姜斌201100030013科学,让城市更美好城市科学新发展书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从出现到现在普遍走向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环境正在逐步恶化。环境污染、人口稠密、城市污染、交通拥堵,种种问题逐渐成为当前世界城市通病。如何让那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变为现实,科学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和途径。 城市科学新发展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城市科学发展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为我们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理论支持。此外,书中还着重介绍了关于旧城翻新的理论,都对我国的城市进一步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先,介绍一下城市科学新发展的主要框架。本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回溯过去,介绍城市发展的历史

2、,包括前两章;第二部分就是展望未来,介绍城市规划理论和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包括后五章。第一章是城市发展的积淀。这一章以巴塞罗那和北京这两座世界著名大都市为例,讲述了两座城市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体现了城市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巴塞罗那强烈的保护意识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特色,整个城市就是一本完整的历史书。而北京则由于战争的动乱、当局者的鼠目寸光几乎失去了原有的古都特色,个性尽失。这一章是全书最为精彩的一张,理论结合实际,为我们当今城市的发展提了一个醒。第二章是从城市历史中透视未来发展。这一章主要为我们描述了苏美尔文化下诞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埃利都,还有古老的城市科学。这一章主要就是在叙述一些城市历史。第

3、三章是城市未来规划。这一章介绍了当今的城市规划理论。从这一章开始,本书开始为城市的发展做指导。第三章介绍的是城市规划的理论,而后四章写的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第四章是未来的绿色城市,第五章是未来的知识城市,第六章是未来的智慧城市,第七章是未来的宜居城市。以上就是该书的大体框架。其实,全书着重讲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保留和继承,另一个是关于城市的发展。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问题。关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保留和继承,让城市周边的文物古迹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相互融合、协调一体,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但涉及城市的整体规划,还有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将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书中介绍

4、到了北京在近年来已经着手在六个地点事实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警官的恢复工作,之所以如此大动土木,正是因为北京在近六十年来对古城遗址的几乎灭绝性的毁坏。一个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它独特的个性,而北京的个性就是它的古都风骨,皇家宫殿、城墙、衙署、坛庙建筑全、皇家园林这本应该是北京最吸引人的特色。但是据资料显示,从 1952 年拆除西便门开始,到 1969年间,共有 16 座宏大的城门被拆除,而现在留下来的也不过只剩一个半城门。北京的城墙在战争中都没有被毁掉 38 公里,但是为了修建北京环城地铁,这个从明朝开始修建的北京城墙,现在仅仅剩下了 400 米,这孤零零的 400 米,就想圆明园残留的断垣残桓,它并不

5、会向世人展示古都浩瀚的历史,而是诉说着北京文化毁灭的悲凉。对于北京而言,古都的古建筑群已经变成了一个传说,盘旋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进入北京城,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来到了“天子脚下”的神圣感,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和空有其名的历史符号。城市的发展和古都的风貌,一个需要发展,一个需要保护,而如何实施这些,将存在相当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中,保护意识始终都必须伴随其中,可是,如何保护这座城市中的文物,那些文物才是真正需要保护的,还需要从城市科学的层面加以分析、判断和解决。与城市的发展相比,文物的保护工作似乎更为重要一些。往事不可追,来者尤可鉴。了解老北京的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叹

6、息,而是为了保护尚存的历史。从北京和巴塞罗那的发展来看,古城的保护可以遵循以下几大思路。首先就是“留” 。古建筑被拆除无非出于两个原因,人口的稠密和交通的拥堵,但是拆除古建筑不过解一时之急,没见得北京在拆除了这么多城市发展“障碍”后,人口拥挤和交通堵塞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不要以发展为借口拆除历史遗迹,历史不可逆转。其次就是城市的规划,规划首先是城市的定位,到底是文化城市还是工业城市,这要视城市情况而定。其二是对旧城的改造,改造只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而不是通篇翻新。对旧城的改造关键在于保护,留住城市的历史痕迹。翻新只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比如改善旧城的交通。这一点,西安做的很好,新建筑的风

7、格与古城保持了一致的风格,把钟鼓楼很巧妙的设计成了一个交通大转盘,在城市中穿梭处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气息。古城楼古城墙在一片复古的氛围中完全不会扎眼,历史与现代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其三就是新城的建设,像北京这种历史景观密集的城市,在历史上的市中心继续发展很难做到对历史的保护,在发展中可以考虑城市中心的转移,将其移至老城区的边缘,扩大城市范围。其实在建国后,著名学者梁思成曾经提到过这样的发展计划,可惜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狂热之下被遗弃在角落里。关于城市的发展方面,书中提出了很多的发展方向、目标。比如绿色城市,知识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在这几类城市中,现实中不乏榜样,书中还以新加坡、波士顿、斯德哥尔

8、摩为例进行了讲述。其实所有的理论本质上都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服务,各家理论也不过是对未来城市发展做一个预测,或者是一个指引。书中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理论。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无需赘言,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从高中地理课就开始学习,但是很多的解决政策很少谈及这个问题的根源。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现代交通工具,而是在城市规划时没有考虑到机能组织的科学性。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并不是解决“量”的问题,而是城市“质”的问题。由于城市的发展规划没有上升到城市科学的层面,所以形成了只有短期目标而没有长期目标的规划。由于城市功能组织的不完善,从而导致了工作人口每天都以“长途旅行

9、”的方式往返于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波兰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提出了著名的“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提出,最大限度地避免跨区域交通问题的发生可以解决交通拥堵。具体做法就是,将现在可以出现人口过分集中的地方想办法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非中心地域,这样,就可以让城市的人口不会因为就业岗位的地理问题而都向城市的一个方向集中,而且还要尽可能实现每个区域的居住人口与就业保持平衡。将居住和工作地点集中在一起,可以尽可能地使往来活动所需要的交通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如果不必要使用各种机械化的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徒步旅行,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而那些偶然活动的场所,虽然路程较长,但是往来的频率有限

10、,即使是需要交通工具往来也是处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不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况且在这些非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是一些规划的公共绿地,交通工具可通畅于这些交通干道之间,并以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使用这种城市规划方法,既可以避免城市中的工作人员每天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路上,也可以起到保护城市的各种公共设施的作用。除了城市规划的方面,也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资源配置到最优化的程度,将我们城市的空间予以充分的调配、整合。网络已经融入到城市中的各个角落,而交通系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调配,从而实现“交通网络化” 。交通网络化的作用就是适时地提供可靠的信息。城市交通经过调度中心的统一调配,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交

11、通高峰期的拥堵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空间,让车辆从城市的上空穿过、地下行走,避开城市中的各种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出行前把出行的时间、起始点和目的地以及要行驶的路线传到互联网上,而交通调控中心就可以经过计算机得出精确的结论,然后将需要出行的时间,以及最有效的出行路线提供出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最后,对该书做一个综合的评价。全书其实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还是不多,除了第一章以巴塞罗那和北京为例论述城市的继承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理论这两方面以外,其余的部分基本都是在进行枯燥的理论论述,而且显得繁杂缺乏条理,有不少理论是已经早已被高中生所了解的,而且前后有不少的重复部分。从总体上看,该书中规中矩,有

12、一定的亮点,但是并不多。缺乏主观性的思想,大多是进行理论和资料的搜集、整合。全书所遵循的基本思想就是用科技改进城市,最终服务于人们生活。“城市”的概念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的城市论解释得还是非常精辟,即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短短的一句话,透露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现代的人依然固守着这样的理念,而科技,则是推动城市未来迅速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等等必然会时时出现让人振奋的转变,城市的天空会永远湛蓝。让科学与技术引领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经济必定会越来越繁荣,城市人民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