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PPT)课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01987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铸模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压铸模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压铸模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压铸模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压铸模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铸模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铸模具(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 第一講 壓鑄機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 第二講 壓鑄模具 撰稿 Macherchen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3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4 線切割加工件 棱錐體形件 多孔窄縫加工冷沖凸模的加工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5 1 壓鑄模的設計過程 一 設計前的基礎性準備 研究產品對象 熟悉壓鑄機 模具製造知識 現場壓鑄工藝知識 二 壓鑄模設計的工藝準備 對零件圖進行工藝性分析 對模具架構的初步分析 選定壓鑄機 繪製壓鑄毛胚圖 三 設計壓鑄模的基本要求 符合壓鑄毛胚技術要求 適合壓鑄生產工藝要求 滿足模具加工工藝要求

2、 架構 簡單合理 標準通用 四 設計壓鑄模 模具架構的擬定與比較 繪製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 模具圖樣的修正與定型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6 二 壓鑄模的架構組成 一 壓鑄模架構組成 定模 固定在壓鑄機定模安裝板上 有直澆道與噴嘴或壓室聯接 動模 固定在壓鑄機動模安裝板上 並隨動模安裝板作開合模移動 合模時 閉合構成型腔與澆鑄系統 液體金屬在高壓下充滿型 腔 開模時 動模與定模分開 借助於設在動模上的推出機構將鑄件 推出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7 二 壓鑄模的架構組成 二 壓鑄模架構根據作用分類 一 成型零件 型腔 外表面 模芯 內表面 二 澆注系統 直澆道 澆口套 模澆道

3、 鑲塊 內澆口 余料 三 導準零件 導柱 導套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8 二 壓鑄模的架構組成 二 壓鑄模架構根據作用分類 四 推出 推杆 複位杆 推杆固定板 推板 推板 柱 推板 套 五 向抽芯 凸台 孔穴 面 限位 簧 螺杆 六 排溢系統 溢澆槽 排氣槽 七 冷卻系統 八 支承零件 定模 動模座板 墊塊 裝配 定位 安裝作用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9 二 壓鑄模的架構組成 二 壓鑄模架構根據作用分類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0 二 壓鑄模的架構組成 二 壓鑄模架構根據作用分類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1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定義 1 成型零

4、部件 構成模腔的所有零部件的統稱 2 架構零部件 保證模具有足夠的剛度 強度及正確安裝和模具 正常工作 分型面的類型 一 分型面型腔的相對位置分類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2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二 按分型面的形狀分類 平直分型 傾斜分型 3 階梯分型 4 曲面分型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3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注意事項 分型面選擇的原則 分型後壓鑄件能從模具型腔內取出來 開模後壓鑄件應留在動模上 分型面選擇應保證壓鑄件的尺寸精度 和表面質量 產品的要求 有利於澆注系統和排氣系統的佈置 應便於模具加工 模具加工工藝的 可行性 可靠性及方便性 壓鑄模設計 Mache

5、rchen 14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二 成型零部件的架構設計與尺寸計算 一 熱交變應力 除承受金屬液的高速沖刷 外 還吸收金屬凝固過程中 的熱量 產生熱量交換 表 面高溫膨脹 其它相對較小 激冷產生拉應力 交變應 力增強 超過疲勞極限 產生 塑性變形 在晶界處產生裂紋 熱膨脹壓應力拉應力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5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二 成型零部件架構形式 凹模 凹模常用的架構形式有整體式 整體鑲入 式 鑲拼組合式 瓣合式 凹模鑲拼的例子 1 便於機械加工的鑲拼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6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 有利於脫模的鑲拼 A處橫向毛邊 不利脫模 且產

6、生飛邊後型腔很難 清理 處形成的飛邊與脫模方向一致有利於脫模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7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3 避免銳角的鑲拼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8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4 防止熱處理變形的鑲拼 5 便於更換維修的鑲拼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19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凸模和模芯 1 凸模是成型壓件整體內形的零部件 所以也 稱為主模芯 主模芯的架構形式有 整體式 通孔台肩 式 通孔無台肩 螺絲固定 式及非通孔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0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 小模芯的架構形式 a 小模芯要有起導流作用的圓角弧或倒角過渡 如圖a 所

7、示 通 常 台階c的大小為1 2mm 最小0 3mm 如果製成直通式 如 圖B 所示 則金屬易進入配合間隙 常期使用會侵蝕該處 圖中A處 嚴重時影響脫模 b 如果模芯雖有台階但製成清角而不是圓弧過渡 過小的模 芯在熱處理時會產生應力集中而折斷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1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圓形小模芯的固定形式如圖所示 a 一般式通孔台肩 b 階梯式 固定長 c 壓塊式 d 螺塞固定 e 螺柱聯接 凹模鑲塊和模芯的止轉 形式有 1 圓柱銷 2 平鍵 3 平面式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2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三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計算 1 定義 成型零部件中直接決定

8、壓鑄件幾何形狀的尺寸稱為工作尺寸 分為 型腔尺寸 模芯尺寸 中心距尺寸 徑向尺寸 型腔尺寸 包容尺寸 磨損變大 深度尺寸 徑向尺寸 模芯尺寸 被包容尺寸 磨損變小 高度尺寸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3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2 尺寸標注規定 壓鑄件上的外形尺寸採用單向負偏差 基本尺寸為 最大值 與壓鑄件外形尺寸相應的模具上型腔類尺寸 採用單向正偏差 基本尺寸為最小值 壓鑄件上的內形尺寸採用單向正偏差 基本尺寸為 最小值 與壓鑄件內形尺寸相應的模具上模芯類尺寸 採用單向負偏差 基本尺寸為最大值 壓鑄件上和模具上的中心距尺寸均採用雙向等值正 負偏差 它們的基本尺寸為平均值 壓鑄模設計

9、Macherchen 24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3 影響壓鑄件尺寸精度的原素 壓鑄件的收縮率的影響 計算收縮率 K x100 L K 計算收縮率 常溫下模具成型零件的尺寸 L 常溫下壓鑄件的尺寸 收縮率不準確而產生的壓鑄件尺寸偏差一般需要控制在該產品尺 寸 公差 的1 5以內 鋅合金一般取千分之五為壓鑄件的收縮率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5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成型零部件製造偏差的影響 包括加工偏差 裝配偏差 1 4 1 5 磨損的影響 C 1 6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6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模具架構及壓鑄工藝的影響 尺寸計算 LM 2 LZ 2 LZ 2 K

10、 C 2 型腔徑向尺寸 LM 1 K LZ X 1 K LZ 1 2 C K 預定收縮率的平均值 LM 模具型腔的徑向尺寸 LZ 壓鑄件的徑向尺寸 X 修正數 0 5 0 7 一般 0 5 LM 1 K LZ X 0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7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b 模芯的徑向尺寸 LM 1 K LZ X 0 LM 1 K LZ X 型腔深度和模芯高度尺寸 HM 1 K HZ X 0 0 HM 1 K HZ X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8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在計算型腔 模芯成尺寸時 規定如下 無加工余量的壓鑄件尺寸 型腔尺寸以大端為 基準 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減

11、小 模芯尺寸以小端 為基準 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增大 兩面留有加工 余量的壓鑄件尺寸 型腔尺寸以小端為基準 模芯尺 寸以大端為基準 單面留有加工余量的壓鑄件尺寸 型腔尺寸以非加工面大端為基準 加上斜度值及加工 余量 另一端按脫模斜度相應減小 模芯尺寸以非加 工面小端為基準 減去斜度值及加工余量 另一端按 脫模斜度相應增大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29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d 中心距尺寸 CM 1 K CZ CM 2 1 K CZ 2 中心距尺寸在加工製造和磨損過程中不受影響及上下偏差對 稱分佈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30 三 壓鑄模零部件設計 e 成型中心邊距尺寸 1 磨損後增大的成型中心邊距 C M 2 1 K C Z 24 2 2 磨損後減小的成型中心邊距 C M 2 1 K C Z 24 2 壓鑄模設計 Macherchen 31 第二講 壓鑄模設計 第二講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