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019331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调整控制的分析与思考The analysis and thought of budget adjustmentand control referring to enterprise budget management 摘要 文章对企业预算调整的前提条件、总体原则、基本流程进行了论述,着重对调整过程中应实施的调整范围、调整程序、调整权限、调整日常控制、调整时间及次数、调整时候分析等相关控制做了详细分析。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premise, general principle and basic flow of en

2、terprise budget adjustment. Besides, itparticularly provide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scope, adjustment procedure, adjustment authority, adjustment daily control, adjustment time and frequency, when to makean adjustment and other relevant control issues. 关键词 预算管理;调整控制;分析key wordsbudget ma

3、nagement ; adjustmentand control; analysis预算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收入、支出的总体计划和安排,主要包括了预算的编制、审批、调整、执行和考核等管理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是企业追求稳定及成长,在经营管理上所不可缺少的利器。但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现如今企业面对的是多元化的竞争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加快,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当实践情况超过了预算条件能够承受的范围时,预算调整就成为必然。预算调整是指当企业内外经济环境或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及预算出现较大偏差时,原制

4、定的预算已不再适宜,企业对预算指标、考核控制方式等进行的调整。在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修正与调整预算,否则预算将无法指导实际的经营工作,就违背了企业选择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本意。因此,为了保证预算的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及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在预算管理制度中必须建立合理的预算调节机制。本文就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如何有序、适时的实施预算调整做了简要分析:预算调整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严格界定预算的调整范围。只有当受到重大不可控因素影响,或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和单位决策机构认可的其他重大原因,才允许调整预算。应当注意的是,不同行

5、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重大”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各个企业还应当对“重大”进行量上的界定。企业应明确只有发生以下情况时方可进行预算调整:1、公司年度经济目标进行了重大调整,与原先的预算口径不可比;2、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或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在剩余预算执行期中的收入、成本费用、税费负担等影响重大;3、公司对产业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市场策略发生重大变化;4、公司年度预算编制基础所依赖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上游产品的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中下游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且超过了预算预测范围的;5、其他足以影响到预算控制与指导作用发挥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企业主要管理经营人

6、员变动等。预算调整的总体原则分析企业在进行预算调整决策时,应当保证调整事项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经济上的最优以及属于关键性的差异等。预算调整应遵循以下三项总体原则:1、预算调整事项应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2、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客观、可行,即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3、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预算调整的基本流程分析根据预算调整的范围、幅度及影响的重要程度,预算调整可以分为预算目标调整和预算内部调整,对预算目标的调整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预算内部调整则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相应的预算调整流程则应

7、分别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原则。预算目标调整应当采用自上而下的预算调整流程,其流程一般如下:当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公司全局性重大变化时,由董事会和经理层协商一致后,提出预算目标调整意向,经营分析部门编制预算调整申请表,提交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说明调整内容和原因,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批准预算调整申请,再由经营分析部门下达(编写预算调整通知书)。各相关部门根据预算调整通知书填写预算调整表。预算内部调整应当采用自下而上的预算调整流程,其流程一般如下:当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公司局部重大变化,而且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根据预算分析分析报告及总经理例会预算调整决议,由各责任部门

8、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由预算调整申请部门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提交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说明调整内容和原因,交主管领导审批后,报经营分析部预算审核;经营分析部审核后,提出调整建议,上报总经理例会审议批准。审议批准后交由经营分析部编写并下达预算调整通知书。预算调整中实施相关控制的分析1、实施必要的调整范围控制。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及严肃性,预算方案一经批准,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如果稍有变化便调整预算,企业目标便无从实现,预算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严格界定预算的调整范围。如果企业经营环境仅仅是暂时性的、非根本性的改变,则预算指标轻易不要发生改变。当内外环境向着劣势

9、方向变化,影响预算执行时,应首先挖掘与预算目标相关的其他因素的潜力,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只有在无法弥补情况下,才能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当内外环境向着有利方向变化,且具备中长期的稳定趋势,有明确证据表明经营预算目标可以加以提高时,应主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这样才可避免许多企业在执行预算时所经常出现的“下面天天打报告,上面天天调预算,预算跟着报告跑”的现象。2、实施必要的调整程序控制。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间进行执行与控制的标准,保证其稳定性能够使企业的业务目标连续、一致,并且有利于员工的理解和执行。因此预算调整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否则会前功尽弃。预算的确定程序是刚性的,调整程序也应是刚性

10、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预算控制的高度权威性。预算调整审批与年度总预算审批程序和要求应保持一致性,维持预算自始至终的严肃性。因此,预算调整的申请、上报、审批、下达等流程应与预算编制的流程相同。在预算调整批准之前,应当按原预算行事,杜绝先奏后斩的情况发生。在调整预算时,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各单位的相关职能部门可根据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以及执行预算差异较大的事项和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等情况,对提出的申请进行审议并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预算委员会应当对经过审议后的预算执行单位提交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

11、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单位最高决策机构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3、实施必要的调整权限控制。由于预算调整属于非正常事项,并且牵扯面广,对相关部门也会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变化,要从严把握,特别应将调整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适当的授权机制,一定层次的领导只能有一定限度内的预算调整权,较大或较重要的预算调整应由高层集体决策。遵循调整权集中性的原则,以避免调整的无序和多头状态。同时,为了避免由经营管理层负责人(总经理)总揽一切权力所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预算委员会或单位最高决策机构应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所有预算调整的审批权限应归属预算委员会或单位最高决策

12、机构,统一行使预算标准的制定、审核,预算调整的审批等权力。在强调预算调整权集中的同时,也应考虑预算调整权力的适当下放,以保证预算调整具有相应的灵活性。对于大型集团公司中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预算调整,笔者认为,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费用预算等业务预算调整如不突破年度预算,可由各单位所属的预算管理部门审批;超过年度预算的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费用预算调整、资本性支出预算调整以及资本性支出预算增减项目调整,由基层单位预算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公司决策机构审核后决定是否批准。4、实施必要的调整日常控制。预算调整的日常控制应遵循适时、积极调整原则,保证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

13、化时,相关职能部门能积极主动并及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以保证预算方案符合客观实际情况。预算调整的日常控制,应着重从预算执行者和预算管理者两个方面进行: (1)预算执行者应密切关注影响本部门预算项目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定期向预算管理部门报送预算执行计划进度,以便预算管理部门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对预算加以调整。 (2)预算的日常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和生产、销售、采购、供应等业务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对各部门完成预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分析,不断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5、实施必要的调整时间及次数控制。为强调预算调整的严肃性,预算调整的次数应当固化,调整频率不

14、宜太快。除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方面发生突然有重大变化,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外,对于企业的预算内部调整应规定调整的时间或次数(调整频率可以考虑每季度一次)。企业可根据其生产经营周期、业务规模、发展速度等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定期由经营管理层负责人(总经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预算分析协调会的方式,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讨论预算调整事宜,。6、实施必要的调整事后审核分析控制。为确保预算调整的规范性,准确评价预算调整的功效,有利于日后更好实施预算调整,应对预算调整事项进事后的审核分析。一方面应审核预算调整的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按程序执行;预算调整的范围是否恰当,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

15、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另一方面应分析评价预算调整事项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对于预算执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并做出恰当的调整;预算管理是否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预算调整是否及时有效;预算调整方案是否可行;预算调整幅度的制定是否恰当;预算控制的是否适度,是否处理好预算的灵活性与权威性的关系。综上所述,企业实行预算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主动掌握未来的变化,适应未来的市场和环境,而不是束缚自己的手脚,将预算演变成“计划”。未来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环境是运动的,是永远变化的,预算调整关键在于对变化的把握。对变化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对风险和机遇的

16、把握。企业只有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建立相应的预算调整配套制度,只有对调整原则、调整范围、调整权限、调整程序以及日常控制等进行了严格规范,才能在出现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时,使预算调整有序进行。这样,预算调整才不会削弱预算控制的力度,从而促使各执行单位认真、负责的执行预算,保证预算管理既具有刚性但又不僵化,既具有灵活性而又不失控,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并完成预期目标,使预算管理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史习民 ,全面预算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社所在地:上海市中山西路2230号,出版时间:2004年1月2、陈长春,全面预算管理策划与实践: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社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出版时间:2006年1月3、财政部颁布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资料来源:财政部财企2002102号文件,颁布日期:2002年4月10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