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2)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2101163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1课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的地球运动范畴。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继续探究地球的运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

2、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设计理念关于本课,其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多种解释,重点是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要突破这个难点,达成教学重点,关键是寻找一种学生利于表达与理解的手段。而图示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的学生打开探究过程中思维的障碍。因此,整堂课按照“谈话,激趣导入做出猜测,形成假说设计实验,模拟探究讨论总结,拓展延伸”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不同猜测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以及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假说,对

3、昼夜交替现象进行总结推理。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并认识到可能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经历和体验“模拟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并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同时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相对圆周运动有关。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小地球仪、蜡烛、水彩笔、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火柴、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系实际,理解昼夜1.谈话:孩子们,现在是()时()分,我们在教室里学习。2.12个小时前的

4、晚上()时()分,你们在干什么?(在睡觉)3.24小时前,昨天下午()时()分呢?(也是在学校学习)我们的生活规律就是这样,白天晚上,晚上白天,然后又是晚上。我们把白天称为“昼”,晚上称为“夜”。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 “昼”和“夜” 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吧。1.学生谈话,现在()点()分,12个小时前,干什么了?24个小时前呢?2.思考:昼、夜出现的特点。通过谈话询问现在的时间,向前推12个小时,在向前推24个小时,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

5、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二、做出猜测,形成假说1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2.提问:如果太阳与地球是固定不动的,地球还会有昼夜现象吗?会交替吗?生:永远一半是昼。一半是夜。3.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4.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昼夜交替现象?5.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导学生将有价值的猜测写在黑板上。1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生:太阳升起来照到地球就有昼,太阳从西边落下去就是夜,明天又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昼夜就交替了。2.思考: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3. 将有价值的猜测写在黑板上。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

6、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运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出现的科学现象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每个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大胆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孩子放开胆子、大胆思考的习惯。而且学生先猜测再动手,带着目的实验,效果事半功倍。 三、设计实验,模拟探究(一)选择器材,设计实验1.谈话、互动: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种的猜想,都很有自己的观点,那这些猜想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要做模拟实验就必须选择与模拟对象相似的物体来替代。那么,谁来说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呢?为什么?(生自由回答)2.关于地球仪的选择。明白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

7、的球体。3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2)用及时贴在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做标记,这就是我们的家。4.小组合作,设计草图。(画图)注意:我们可以用箭头线来表示手电筒和地球仪的运动方式和方向。(1(二)模拟实验,探究发现1.这些方案能否让即时贴也就是北京出现昼夜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在动手实验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的提示给你们。出示实验要求:(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2)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3)认真观察:及时贴处昼夜会不会变化?(4)完成

8、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作解释。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3.学生上台展示,成功的组将记录单展示在黑板上。4.实验小结:提问:我们在做这几个模拟实验时,你们发现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板书:圆周运动)(一)选择器材,设计实验1.学生思考:打算用哪些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呢?为什么?2.明白地球仪的选择。3. 小组合作,设计草图。(画图)4.小组展示。(二)模拟实验,探究发现1.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关注: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2.学生上台展示,成功的组将记录

9、单展示在黑板上。3.实验小结。先计划再行动才是成功之道。学生应在实验之前就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实验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把实验做好。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而且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四、讨论总结,拓展延伸1结束语: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个问题,还不能过早下定论,我们可以继续思考、

10、观察、怀疑、争论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人为之苦苦思索,也是在不断地思考、观察、怀疑和争论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看课外书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整理器材,收交记录单。下课!1.小组讨论:这么多种情况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那一种才是正确的呢?说说你的依据。2.整理器材,收交记录单。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板书设计昼 夜 交 替 现 象地球:猜想: 验证: 发现:不透明(小组实验记录单 )不发光 ( ) ( )圆周运动 ( )教学评价设计一、 师

11、生互评。二、 生生互评。三、 学生自评。教学特色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昼夜交替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现象。但是成因很多同学不一定知晓。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现;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这样逐层深入,更能体现科学的探究过程猜测-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二、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中围绕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有关的事实展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习

12、有效性,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不断的激励学生敢于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始终注意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探究的动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三、有效地处理教材与器材对于教材,路培琦老师曾经说过:“课本课本,教学的根本;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确实,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思路、依据以及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具备“用教材”的意识。对于实验器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四、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是指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如将小地球仪、蜡烛作为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目的是要避免学生从零乱的材料中片面认识事物特征,通过选材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特征“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是向四面八方散发光芒的。这样能让学生较全面地从本质上认识事物,获取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给学生较大的正确的思考空间。昼夜交替现象实践活动记录单时间:班级: 组名: 组员签名:一、我们的假说:二、我们的模拟实验设计方案1、需要的材料:2、模拟实验图:三、我们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