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7342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Word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A级抓基础读下表,完成12题。国家美国德国印度日本人口出生率/%1.40.92.50.9人口死亡率/%0.91.00.80.81.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总量大ABCD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错;德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正确;印度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2、错;日本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错。第2题,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总量大,印度的劳动力非常丰富,人口老龄化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故C正确。答案:1.B2.C甲、乙为人口过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35题。3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战争 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4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A控制人口增长 B人口迁移C提高国民素质 D奖励生育5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

3、构调整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表现在乙国少年儿童比重远大于甲国,据此推测甲、乙两国人口政策不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第4题,甲国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数庞大,后期老龄化问题会突出,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生产的发展才是人口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第5题,乙国人口年龄构成表现为少年儿童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答案:3.D4.C5.A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67题。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7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

4、化C就业困难 D死亡率高解析:第6题,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四个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为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仍然是正增长;丁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依次是丁、乙、丙、甲,D项正确。第7题,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教育压力大。答案:6.D7.AB级提能力人口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国际上一般

5、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如图为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据此,完成810题。8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时间开始年份大约是()A1950年 B1990年C2010年 D2030年9据图推测,2010年左右我国()A青少年人口数最少 B老年人口数量最少C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D劳动人口比重最高10中国在“人口机会窗口”期间,推测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不匹配的最可能是()A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D全力发展重化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解析:第8题,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从图中可读出

6、1990年2030年人口负担系数50%,持续40年。故B项正确。第9题,读图可知2010年左右人口负担系数最低,即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最低,可推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高。故D项正确。第10题,“人口机会窗口”期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8.B9.D10.D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1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7、解析:第11题,判读坐标图可知甲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考虑乙、丙出生率的差异,正确排序为丁丙乙甲。第12题,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最可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甲。答案:11.B12.A13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

8、”的政策。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放开二孩政策。(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根据材料预测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解析:(1)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从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图中看出,1564岁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均寿命等方面来分析。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分布金字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其对社会经济的

9、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答案:(1)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2)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二孩”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上升;且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3)20002010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

10、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14读下图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2005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材料二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左右。(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和_问题。(2)

11、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_政策的必然结果。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3)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比失调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人口老龄程度将超过30%”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说明我国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延迟退休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弘扬尊老爱老优良传统等。(3)男多女少的问题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会导致男性婚配困难,诱发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平衡措施主要针对出现原因进行考虑。我国的性别比失调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导致的,所以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改变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另外,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为选择生育提供了可能,所以要杜绝此类非法鉴定行为;同时要消除在就业等方面的性别不公平现象。答案:(1)老龄化(速度快)性别比例失调(2)计划生育提高老年人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3)影响:造成将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及社会经济结构。措施: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