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727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3套).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愧疚 (ji) 绛紫(jing) 执拗(ni) 睡眼惺忪(xng) B窒息 (zh) 百舸(k) 忤逆(w) 运筹帷幄(chu)C戍守(sh) 遒劲(jn) 漂泊 (b) 妄自菲薄 (fi)D偏袒(tn) 潸然(shn) 荇菜(xng) 载人飞行 (z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竹蒿 租赁 静谧 忸怩不安 B遏制 陨落 刀俎 炙手可热C胆怯 骸骨 莅临 一喏千金D契约 字贴 杀戳 虎踞龙盘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B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他有抓全局、抓大事的领导艺术,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导风格,深受局长赏识。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质量与数量。D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晨钟暮鼓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词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

3、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确实感到困难。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_ ,_,_,_,_,_。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

4、人口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B C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7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沛公军霸上 素善留侯张良 项伯杀人,臣活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吾得兄事之 烛之武退秦师 道芷阳间行 皆白衣冠以送之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B8下列划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5、)A行李之往 B樊将军以穷困归丹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9下列句子,划线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入前为寿(如果) B臣之壮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吾其还也(还是)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连词,表修饰)10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安在=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

6、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

7、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

8、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

9、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小题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

10、之境的生趣。【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小题3】试题分析: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

11、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所以选A。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古代诗文阅读 ( 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京城闤闠之区,窃盗极多,踪迹诡秘,未易根缉。赵尚书尹临安日,有贼每于人家作窃,必以粉书“我也”三字于门壁,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我也”之名,传京邑。不曰捉贼,但云捉“我也”。一日,所属解一贼至,谓此即“我也”。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也,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于保叔塔上某层某处

12、,可往取之。”卒思塔上乃人迹往之冲,意其相侮。贼曰:“勿疑,但往,此方作少缘事,点塔灯一夕,盘旋经夜,便可得矣。”卒从其计得金,大喜。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越数日,又谓卒曰:“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卒曰:“彼处人闹,何以取?”贼曰:“令汝家人以箩贮衣裳,桥下洗濯,潜掇瓮入箩,覆以衣,舁归可也。”卒从其言,所得愈丰。次日,复劳以酒食。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一夜至二更,贼低语谓卒曰:“我欲略出,四更尽即,决不累汝。”卒曰:“不可!”贼曰:“我固不累汝,设或我不复,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遗,尽可为生。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卒无奈,遂纵之去。卒坐以伺,正忧恼间,闻檐瓦声

13、,已跃而下,卒喜,复桎梏之。甫旦,启狱户,闻某门张府有词云:“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 我也三字。”尹抚案曰:“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狱卒回,妻曰:“半夜后闻叩门,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遂藏之。”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选自宋代沈淑谐史)注:闤闠(hun hu)市区 舁(y):抬。【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尚书尹临安日 尹:担任府尹B但乞好好相看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我”C而我所遗,尽可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