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707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五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2017浙江宁波模拟) “天下第一桥”是一座天然石桥,位于湖南张家界景区,属砂岩峰林地貌。完成12题。1“天下第一桥”的岩石按成因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天下第一桥”最为相似的是()A北美五大湖 B渭河谷地C雅丹魔鬼城 D横断山脉山高谷深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张家界景区,属砂岩峰林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砂岩属于沉积岩,故答案选C。第2题,“天下第一桥”位于我国的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流水作用强,因此“天下第一桥”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因此两者

2、成因相同,D正确;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A错误;渭河谷地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堑,C错误;雅丹魔鬼城是风力作用形成的,C错误。故答案选D项。答案:1.C2.D(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位于浙江三门湾的花岙岛,以独特形状的玄武岩地貌成为旅游热点。完成34题。3一般认为,形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A硅铝层 B硅镁层C软流层 D地壳4形成图示海岛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A物理风化、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流水搬运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解析:第3题,本题以花岙岛的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玄武岩按成因分类属于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软流层一般认为

3、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故选C。第4题,玄武岩是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图中可以看出独特形状的玄武岩地貌,在风吹日晒等外力作用下,发生了物理风化作用,靠近海边,也容易受到海浪的侵蚀作用,故选A。答案:3.C4.A(2017保定模拟)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A山地 B平原C裂谷 D盆地6关于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位于非洲板块B地位于印度洋板块C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D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解析:第5题,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褶皱山。第6题,之间为生长边界,两地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变大。答案:5.A6.C

4、(2017江苏南京模拟)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途中经过“丹娘沙丘”,它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加上蓝天白云,组合在一起,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读图,完成78题。7丹娘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流水 B风力C冰川 D海浪8丹娘沙丘面积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7题,雅鲁藏布江具有较强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大量泥沙在河谷两岸堆积,枯水期时泥沙露出水面,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沙丘。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丹娘沙丘的泥沙来源于雅鲁藏布江的搬运作用后的堆积,夏季,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多且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位高,泥沙不易堆积,两岸河漫滩被淹没,因此不易形成沙丘

5、,沙丘面积最小。答案:7.B8.B(2017黑龙江省大庆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甲),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910题。9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 BC D10形成波浪岩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会形成()A大理岩 B石英岩C板岩 D片麻岩解析:第9题,波浪岩是花岗岩,碎屑物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可转化成变质岩和岩浆,变质岩才能上升风化剥蚀,所以是变质岩,是岩浆,剩下是岩浆岩,选择C。第10题,花岗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选择D。

6、答案:9.C10.D(2017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漳州滨海地质公园的南碇岛(24N,118E)入选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南碇岛玄武岩地貌被誉为“海上兵马俑”。下图为岛上玄武岩景观。根据材料,回答第11题。11对南碇岛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A冰劈 B风化C海蚀 D水蚀解析:岛屿地处亚热带的滨海,最不可能因冰劈形成地貌。答案:A二、综合题12(2017全国省级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博客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

7、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七个(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的侵蚀于相对松软石灰岩的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2)图中b与a比较,指出其明显变化并说明变化的自然原因。(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未来将会发生的自然变化。解析:第(1)题,十二使徒岩的

8、形成是海浪侵蚀作用,洞穴不断侵蚀变大,形成海蚀拱桥,拱桥倒塌,部分形成岩石柱,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第(2)题,从图中看b图中最左侧的石柱成碎石,原因是海浪侵蚀作用。第(3)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继续受海浪侵蚀,使徒岩数量减少,海浪侵蚀海岸,形成新的使徒岩。答案:(1)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石柱的数量减少)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由于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使徒岩”仍会倒塌

9、(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13(2017湖北荆州模拟)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6年7月3日上午,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历时11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大窝凼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较发育,是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材料二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

10、境特征。(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3)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解析:第(1)题,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被流水溶蚀塌陷,而形成天坑。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对水文、土壤、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第(2)题,从地形分析工程量小,从地貌分析不易积水,对设备腐蚀较少,从人烟稀少等分析无线电环境好。第(3)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析其形成过程。答案:(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人口稀少(地处偏僻),无线电磁波的干扰小(干扰信息小);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蔽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