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694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5套).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表达题两部分。2、将16题和1215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其它试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第I卷 阅读题( 共6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

2、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

3、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粱淑溟为代表的“传统派”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而传统派

4、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

5、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1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B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

6、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B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C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立而存在的。D.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7、,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B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虽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但是还有部分可取之处。C“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D“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社会越是功利,推崇国学的现实意义越是重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

8、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

9、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

10、。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

11、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注:瑕丘:在今山东兖州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属:写作B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 高:提高C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 薄:逼近D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具:准备5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的一组是()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间呼其贵人屠墨见

12、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汤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而四处借贷,没有节制,品行不被乡里人所看重。B陈汤被举荐为秀才后等着升迁时他的父亲去世,没有按惯例回家奔丧,被司隶举报没有孝心而下狱治罪。C陈汤趁着西域校尉甘延寿生病之机传圣旨,擅自调动兵马,当甘延寿试图制止时,他用武力胁迫甘延寿听从自己的调遣。D陈汤处事果断,有计谋,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但同时他也不顾亲情,不顾名节,贪图功名,贪婪敛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5分)译文:_ _ (2)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5分)译文:_ _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章台夜思 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 瑟: 琴瑟。8.“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4分)。答: 9.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4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